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这些节日碎片伴随人的一生,给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传统美食由来已久。城市的现代化让大多数人对于这个传统节日的印象止步于猜灯谜,吃 “元宵”,而物联181的陈一墉记忆里的元宵节是许多人未曾经历过的。“在我家元宵气氛很强烈,每年元宵,都会有“板凳龙”活动。板凳龙由每家每户所制作的小龙组成,有700多米长,500多户人家参与其中。每一把椅子上都会挂着灯笼,所以当板凳龙舞动的时候会感觉很像一条龙,场面很壮观。” 陈一墉说到。三条硕长的板凳龙一齐舞动,此起彼伏,就是这样别具一格的板凳龙舞造就了陈一墉独特的元宵记忆。
城乡通宵、灯火辉煌似乎是大多数地方元宵佳节的场景。“元宵那天不允许车辆的通行,由政府派警察维护现场秩序,只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欢度元宵。” 陈一墉说到。政府的支持及爱护与民间的热情,表达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这也正是传统节日能够延续下去的动力。
人们对节日的印象不仅有欢快和愉悦,还有感动和慰藉。令计科186的连旭灿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是清明节,“我从开始断奶就被放到姥姥家寄养,父母全都外出工作,直到七、八岁才被父母接到身边。在家中所有同辈里,姥姥最宠我,好吃的都留给我一个人吃。” 连旭灿说到。有一次,临近春节,有人送了几个苹果给姥姥,姥姥舍不得吃,而是将这些苹果留到了他的手里,“那天我回去看望姥姥时,姥姥从柜子里面拿出已经腐烂的苹果,看到腐烂的苹果,她的喜悦一扫而光,感叹到东西不经存,那个时候我强忍着眼泪。”回忆起过去,我们不免惋惜那已从指间溜走的时光,也更怀念那时光中蕴含的浓浓亲情。连旭灿如今回想起这些仍是感触颇深,“如果时间能走得慢点,我就可以多陪陪姥姥,如今每次清明扫墓,往事都不自觉地涌现脑海。” 连旭灿感慨。
传统节日不仅让我们享受文化繁荣带来的快乐,还让我们回首过去倒放一路美好的风景,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神奇之处。
本报记者 杨意鍪 康欣雨 见习记者 杨毅斌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