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信息职院报》
学院四川移动应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作者:信息工程系 张俊晖
四川移动应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省级科技平台,研究新兴软件行业相关技术,包括移动应用开发、JavaWeb开发、PHP开发、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前端技术以及初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该中心致力于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打造具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1. 中心职能四川移动应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是学院的一个省级科技平台,成立于 2014 年 6 月,中心遵循“需求导向、协同创新、改革驱动、特色发展”的建设原则,坚持“动态、开放、融合、多元、持续”的运作机制,依托学院软件技术专业雄厚的技术实力,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协同创新机制的作用,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实现协同创新各方“无缝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同发展,为广元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撑。
中心还承担领军人物引进与培养、专业建设、IT 系统集成、IT 系统开发、社会服务、教学设备研制、实训项目开发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省级项目申报等工作。
中心成立至今,投入资金逾百万元,立项近 20 项,获得国家专利 10 余项,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近 10 门。
2. 中心研究方向中心依托于软件技术专业及大数据技术专业,以软件技术教研室及学院相关资深教师为研究团队,重点研究新兴软件行业相关技术。
1) 移 动 应 用 开 发 技 术,包 括 基 于Android 以及基于 iOS 的各种技术框架,如XUtil、SQLite、volley 等。
2)Java Web 开发技术,包括 Spring、Spring MVC、MyBatis、Maven、Log4j、等。
3)PHP 开 发 技 术,包 括 thinkPHP、Yii、Lavarel 等技术框架。
4) 大数据 (BigData) 技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海量的数据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 , 包括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体系以及 Hadoop、hbase 等技术框架。
5) 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即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包括 VR 与 AR 相关技术体系。
6) 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物联网不同,应探索包括将软件开发、云计算与物联网三者结合的技术体系。
7) 前 端 技 术,如 CSS3、vue、Angular、H5 框架应用等。
8) 初步探索人工智能(AI)技术,研究 Google 公司的 Tensor Flow 框架及百度公司的 paddle paddle 框架。
3. 中心近三年研究计划1) 技术研究,针对上文所述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技术研究,对团队知识体系进行快速迭代,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并成为学院教学战线的尖刀。
2) 成果转化,及时更新技术体系并将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如论文、教材、电子资料、专利、著作权、省市级项目等。
3) 团队建设,经过 3 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在教学、创新、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
4) 专业建设,通过将平台研究的技术及研究成果应用到专业建设中,为软件技术专业及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服务。
5) 学生培养,充分发挥平台下属的工作室(启航、雷霆)的作用,大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以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向工作室靠拢,向工作室同学学习的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