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人在查体中发现肝内存在大小不等的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数血管瘤体积较小、 生长缓慢, 无临床症状, 在查体或腹部手术时偶尔发现。 肝血管瘤直径小于5cm, 不需手术治疗, 定期复查, 随诊。 部分较大者生长迅速或位于肝被膜下, 有破裂出血的可能, 因而需要及时治疗。 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和肝动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微创介入治疗2 种。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理论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介入的的方法即在血管机引导下,将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缓慢注入瘤体内。 栓塞后瘤体内可产生血栓, 通过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剂破坏作用, 破坏血管瘤扩张的血管内皮囊腔, 使异常扩张的血管塌陷, 纤维化而至瘤体萎缩, 硬化,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术后 3 ~24 月复查B 超、 CT 随访观察, 栓塞后肿瘤缩小大于 50%占70% 以上, 20% 瘤体可完全消失,完全能达到手术目的。 对于巨大的血管瘤可采用多次栓塞。 术后并发症较轻, 主要有肝区涨痛、 肝功能轻度受损、 发热、 腹胀等栓塞后综合征的表现, 经过对症处理一周症状均可消失。
因肝动脉栓塞微创介入治疗较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具有安全微创,住院时间短、 费用低, 痛苦轻、 疗效显著等特点, 已经作为血管瘤治疗的首选。 (完成人 放射介入科马永强 刘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