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赵俪生、钱伟长、赵继游、孔祥瑛、叶开沅。 赵 继 游(1913—2006),山东青岛人,历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参议,全国教育工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人大两届代表,甘肃省总工会及甘肃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是兰州大学数学系著名教授。
赵继游出生在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父亲赵令仪是位前清秀才,在家乡当了多年的私塾先生,母亲王氏是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1928年,赵继游的五兄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四处奔走,宣传革命。1930年五兄不幸被捕入狱,后来牺牲在济南国民党的监狱之中。五兄为民众谋利益,不惜牺性个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深深触动了赵继游的心灵,并且影响了他的一生。从那以后,赵继游便更加发愤读书,试图寻找一条读书救国之路。
在开明父母的支持之下,赵继游考上了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这所学校要收学费,但其他宿杂费、讲义费、军训制服费都比较别的大学减半。虽然如此,但这笔费用对赵继游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传来了青岛市为家境贫寒的大学考生首次开设奖学金的消息,他喜出望外地获得了奖学金,步入那神圣的高等学府之门。
1940年毕业以后,赵继游先后在兰州中学、西北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从事数学课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全国各地各条战线都亟需人才,特别是教师人才。地处祖国大西北的兰州大学,由于其社会经济的落后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劣,对人才的需求更是需求强烈,求贤若渴,十分热诚地聘请当时已经在湖北师院数学系任副教授的赵继游来兰州大学任教。虽然重返大西北对于赵继游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妻子是湖北人,他不能不有所顾忌。深明大义的妻子王惠敏女士看出了丈夫的心事,毅然惜别了故土乡情,与丈夫携手并肩来到了这片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此,赵继游便在这片热土上重新开始了教书育人的人生历程。
赵继游曾说过,“一个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书教人。教书就是传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教人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他在兰州大学数学系先后担任过空间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几何基础、高等几何、复变函数论、非欧几何、射影几何以及物理、化学等系的十几门高等数学课的讲授工作。他讲课概念明确,条理清晰,具有独特的方法和风格,因此能把抽象的概念讲活,使学生容易掌握,深受师生们的敬仰。几何基础是一门哲学性、抽象性意味浓郁的课程,一般来说比较难讲,但赵继游讲授这门课却得心应手,深入浅出。把抽象的概念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得一清二楚,同时抓住重点配之以整齐的板书,线条流畅准确规范的图画,采用直观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这门课讲得精彩生动丝丝入扣,不但使学生加深了理解,掌握了欧几里得几何公理的相容性、独立性,而且还进一步认识了各种非欧几何的合理性及其在科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时还让学生了解了欧几里得基础几何学发展的历史,从而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增长了知识。
赵继游深知,作为教师,除了自己以身作则之外,还要善于为人师表,将爱国之心做人之道融汇于课程之中潜移默化,才能行之有效。他从中西方学科史的教育入手,培养孕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古往今来,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数理学科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他将自古以来我国数学上的成就贯穿在自己的教学中,使同学们不仅获得了本学科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而且获得了多学科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滋生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愤学之心,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积极探索,形成一种浓厚的自学自研的学风,达到主动获取新知识的目的,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繁忙的教务活动之余,赵继游潜心研究,致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亲自动手翻译编写了许多教材,力图把数理科学的新信息、新动态、新方向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他编著丰实,已经出版面世的有 《复变函数论》《投影几何学》《微分几何教程》《高等几何学》《有限几何引论》等20余部,发表于各种数理科研杂志上的论文十余篇,累计达300多万字,堪称学者师表。
赵继游性格秉直,胸怀坦荡,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文革后期高校复课后,他又一次当了数学系系主任,不料遭到造反派们的围攻,说他是在搞“复辟回潮”,他毫无畏惧,义正言辞地反驳道;“我过去当系主任不是复辟,现在当系主任也不是复辟,更没有什么复辟行为,复辟是你们说的!”赵继游致力高校数学教育长达半个世纪,他勤恳敬业,笔耕舌耘,嘉惠学子,造福社会,为国为民,一片赤诚。1988年退休之后,仍然潜心研究数理科学的发展,情系数学教育,表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境界。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于谦的诗句用来形容赵继游再恰当不过。赵继游把他毕生的精力倾注在教学科研活动当中,而如今他的成果也依旧极富生命力。赵继游说起兰大时,总是带着骄傲的神色。实际上,有如此学高身正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兰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