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平邑县人民医院 - 《蒙阳健康》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1 例报告

2018-10-26     浏览(106)     (0)

近日在门诊值班时遇到一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患儿,由于本病较为罕见,现做一报告,以供大家共同讨论学习。

患儿男, 2 岁 4 个月,本次因“发热、咳嗽 3 天”前来就诊。查体: T37 . 5℃,体重12kg ,身高 80cm ,皮肤弹性可,痛觉、触觉存在,额部突出、颧骨高宽,毛发极其稀疏、色黄、细软,牙发育不全,仅见2 颗门齿,呈上圆下尖的锥形。心(-),双肺呼吸音粗,可及散在干罗音,腹无异常,外生殖器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诊断为: 1. 急性支气管炎; 2 .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患儿自出生 2 个月后,反复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在 38-40℃之间,敞开衣物并口服退热药后热退,发热及退热过程中皮肤始终干燥。患儿先后于济南市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地就诊, 7 个月时行皮肤活检,确诊为先天性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外胚层发育不良(ED)是一种以外胚层起源的组织发育缺陷为主要特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是以汗腺、毛发、牙齿及趾甲等外胚层起源的组织发育缺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分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和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其中无汗型为伴性 X 染色体遗传,最为常见,主要好发于男性,表现为无汗、毛稀、齿发育不良、颜面特殊面容,也可伴其他胚叶发育不良,如呼吸道、黏液腺发育不良。另外可合并手指和(或)脚趾缺如、唇(腭)裂畸形等;有汗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毛发稀少、指(趾)甲营养不良、牙齿发育不良,可有脱发。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发病机理是由于 EDA基因突变引起,突变位点位于Xql2-q13.1 。皮肤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活检中可见表皮角化过度及真皮内缺乏皮肤附件。

本病无特殊治疗,本类病因是出汗少、散热困难导致发热,故避免高温环境、物理降温是一项重要措施。若治疗得当、护理适宜,患儿可正常发育,预后一般良好。

(儿科一病区 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