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产科成功救治了一名妊娠合并乙肝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患者为33岁女性,因停经38周入院,既往乙肝肝炎病史10余年,剖宫产病史6年。孕早期即已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及乙肝病毒的高复制,门诊医师详细告知其妊娠中晚期有急性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异常出血情况发生的可能,而患者及家属仍要求继续妊娠,并定期在医院产科及肝病科门诊就诊。
9月底,孕足月准备终止妊娠而入住产科,血检示:贫血及血小板明显降低,凝血功能下降,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均明显升高。入院诊断:足月妊娠、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术中血供丰富的子宫、胎盘,一旦出血将是致命,患者凝血功能已无法正常凝血,更直接危及孕妇的生命。患者有门静脉高压,就算手术能顺利的做下来,术后应急性的消化道出血、切口渗血、不愈合、感染、内出血的风险也是极高的。这样的手术,应该怎样去准备、去做、去完善术后的治疗,一切的问题都摆在了手术医师及主治医师面前。
在患者入科的当天,明确诊断后邀请相关科室进行全院会诊,肝病科、血液科、麻醉科、ICU积极出谋划策,ICU、肝病科甚至做好了为病人预留床位的打算。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讨论,最后制定方案如下:术前输注血小板、术中外科及ICU随时待命、术后积极保肝、止血、监测各项指标。讨论后,彭向丽副主任医师将患者病情、讨论情况及结果详细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整个沟通过程持续了近90分钟,患者家属无不巨细的了解病情,明白了我们所做的努力,表示完全理解,绝对配合治疗方案。
入科第二天,彭向丽副主任医师亲自执刀、丁霄雁副主任作为助手,开始了这台全产科人都悬心的局麻+基础麻醉的剖宫产。或许是因为我们精心的准备吓退了死神逼近的脚步,手术很顺利,尽管切口及子宫渗血明显,可远比我们预想的场景要好的多。为了预防发生不可见的腹腔内出血,我们放置了腹腔引流。顺利的从手术台下来的那一刻,彭主任深深的舒了一口气,说道:“我们运气真好!”
术后,我们积极用上止血药、保肝药及抑酸药,止血、保护消化道黏膜。我们“好运气”仍在延续,患者恢复顺利,在病房里轻松的散步和我们医务工作者笑着聊天。看着她的笑容,我们感到舒心、安心。
面对每一个重症患者,我们所能做的是尽我之力,医患者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