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雪婷)近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编辑的大学文化建设系列丛书之一《卓育菁莪———〈北华大学报>人物报道选萃》出版发行。
全书精编了近年来《北华大学报》刊发过的人物报道,包括“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第六届教学名师”“社会关注”“妈妈青椒·爸爸青椒”“校友·校史人物”五个部分,收录41篇文章,涉及46个人物。
多年来,全校广大教职工在不同领域爱岗敬业、勤苦奉献,涌现出一批批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典型。作为校园的主流媒体,《北华大学报》始终把报道各个岗位的优秀教职员工作为重要职责,人物通讯所占的比例较大、篇幅可观,成为报纸中不可替代的重头报道。《卓育菁莪———〈北华大学报>人物报道选萃》的编辑出版,旨在夯实“人才至上”的发展理念,形成再次传播的集中效应和优秀教师的示范效应,为我校正在实施的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助力。
《卓育菁莪———〈北华大学报>人物报道选萃》前言
艳阳,蓝天;和风,细雨。这几个美好的词语诠释了北国江城和北华校园最美丽的春光。生机在这个春天里尽情地荡漾。沐浴春光,一片菁莪在葳蕤地生长。“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龙潭山下,松花江畔,是西汉时期立国的古夫余王国前期都城所在地,两千多年的吉林建城史以此为起点,无数历史英才在这里演绎出经天纬地和黄钟大吕。如今煌煌都城已为巍巍学府所取代,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承载着古往今来和特别情怀。是一代又一代北华人,用自己的智慧、胸怀、执著、奉献,续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与精彩。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重教育才,弦歌不缀。尤其在2017年,把“人才至上”与“发展第一”共同作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多年来,广大教职工在不同领域爱岗敬业、勤苦奉献,涌现出一批批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典型,撑起了北华大学的今天和未来。
作为校园的主流媒体,《北华大学报》始终把报道各个岗位的优秀教职员工作为重要职责。在报纸的版面中,人物通讯从来都是重头报道,所占的比重和篇幅都比较可观———关注先进,聚焦名师,让他们成为师生点赞、众所周知的典范。今天,我们怀着对崇高师德师风、骄人学术业绩和累累育人成果的仰望,把凝结着多位采编人员心血和汗水的作品集《卓育菁莪———〈北华大学报>人物报道选萃》奉献在读者面前。
本书精选了近年来《北华大学报》刊发过的人物报道,包括“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第六届教学名师”“社会关注”“妈妈青椒·爸爸青椒”“校友·校史人物”5个部分,共41篇,报道或追忆了46个人物。他们弘扬了北华大学百年校史积淀的文化和精神,代表了2400名在校教师的面貌和追求,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由此看到未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今年,我校启动大学文化建设,并将年度主题确定为“文化自信”,而一支优秀的教职员工队伍,乃至优秀校友和著名校史人物,始终是“人才至上”和“文化自信”的根基!
让我们一起共建和共享北华大学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