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汇中西精髓 承精诚医道

——记第六届中基解剖知识竞赛

作者:学生记者 刘宗州 李卉 高莹慧 张誉洲    
2018-11-23     浏览(130)     (0)


  11月16日,第六届中基解剖知识竞赛决赛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比赛中,学子们妙语连珠、学贯中西,他们精彩的回答、机敏的反应,让这次比赛成为一场视听盛宴。
  经过初赛及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有12名选手进入决赛——6名中基选手与6名解剖选手,他们经抽签两两组队,一起进行小组赛和复活赛两个环节,而最后一环节个人赛则需要选手独自应对。选择题、简答题、快速问答、联想题、医案题、闯关题六个题组交织呈现,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点燃了现场气氛,他们在互根互用中携手克服难关,在对待统一中寻求自身发展。
  在第一环节小组赛中,各组选手积 极 抢答,“精勤不倦队”以278分的成绩突出重围,直接进入第三环节个人赛。复活赛中的快速问答题和联想题把大赛的紧张气氛推到了最高点,60秒的倒计时让选手们都绷紧了精神,所以在主持人还未读完题目时答案便脱口而出,赢得现场阵阵掌声。高手林立的个人赛更是精彩,在医案题中,王舒生沉着冷静,逐症分析:“根据患者纳呆食少判断本病病位主要在脾,病情因过度劳累而加重说明患者有脾气虚弱的情况,脾主运化,患者脾失健运,水谷精微生成不足,因而体倦乏力、形体消瘦。”王舒生精准的辨证论治,获得了评委郑红老师满分的评价与高度赞赏。其精彩的回答在向我们展现医学生缜密的思维与严谨的分析方法的同时,也让我们为中医的博大精深而深感骄傲自豪。之后的闯关中他一鼓作气拿到270分。而3号中基选手李滢在医案题中以99分稍落后于王舒生,但在闯关环节拿到278分,反超为第一名。同样精彩的角逐也在解剖选手之间上演,最终4号选手刘凯胜出。
  古有医者读遍万卷医书,寻遍民间验方,消天下含灵之苦;今有学子熟背中基知识,牢记解剖构架,于比赛再续华章。
  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精神风貌良好、综合能力突出的选手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思维并具的大赛的碰撞,获得了中基教研室郑红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中心陈丹老师的极力点赞。郑红老师认为,中医学子务必搭建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和逆向思维等中医思维。培养中医思维,一定要多读经典,但百闻不如一见,还要多临症,在临症时多思考。老师借用《中庸》里的治学之道来勉励同学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医学路上有良言相劝,何不听君一语,不负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基解剖知识竞赛是我们医学路上重要的指向标,我校学子从中汲取丰富知识、收获更好的学习方法,担起中医学子的重任,且歌且行,继承创新,再续辉煌。
  呈现一场精彩的知识竞赛离不开高水平的参赛选手。选手们在赛前反复翻阅课本,不断查漏补缺,做大量练习题。而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除了逐字逐句熟读课本,思考总结所学知识,还经常泡在图书馆精读古籍经典。“中医是植根于经典的,中基让你了解中医,而经典却能升华你的所学所识。”中基一等奖获得者李滢深得老师言传身教、理法方药无不涉及,对中医学习深有感触。解剖一等奖获得者刘凯表示赞同:“中基和解剖都很重要,贯穿了一切,要不断地反复看,课本比我们想象的深奥许多,平时要反复阅读、认真钻研。”
  比赛的顺利举行更离不开工作人员在幕后的默默付出。他们从假期开始准备题目,每道题的答案都提前和老师反复商榷,确保比赛题目的 高 质量。为了决赛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工作人员不断进行灯光和仪器 的 调试、调整坐席安排等工作,并与评委、嘉宾沟通比赛流程,还有特意设计的观众答题互动环节,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礼品的赠送更使得现场气氛高涨。“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关键。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不知道该干什么到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处理,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大家只有配合好了,活动才能办好!”院学生会教学信息中心吕颖玉和中医学院学术部部长王鲁扬感慨道。
  中基解剖知识竞赛,是学子们在中医路上学习的小小见证。中医学习,多读书,读经典。多临证,常见习。多思考,深理解。中医传统,千年弹指一挥,五千年流传,今朝绽光芒。当代学子,承传歧黄之术,弘扬中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