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寻扁鹊踪迹 传岐黄薪火

——记参观考察济南药山公园和鹊山扁鹊墓

作者:学生记者 李奕 张稚平 庄滢潭 唐雨灵    
2018-11-23     浏览(147)     (0)


  为追寻扁鹊的脚步,感受中医药文化的薪火相传,我校“寻访扁鹊踪迹调研小组”来到了调研活动的第二站——济南药山公园和鹊山扁鹊墓。
  到达药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右手持书,左手抚须的金色扁鹊像,雕像的侧面写着“草到九顶方为药,佛到药山方显灵”。或许是因为扁鹊曾经在这采药,所以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心怀虔诚,瞻仰扁鹊曾经在药山留下的每一个痕迹。前来锻炼身体的一位老人坚持每日登山,多年来从未改变。提到扁鹊,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30年代之前,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山上都会举行大型集会,各地的人都不远万里地来这里购买药材,药山一跃成为北方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得知队员们是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之后,老人反复地叮嘱:“一定要下苦功夫,把老祖宗的东西好好传承下去,不能把中医魂给丢了!”老人握着队员的手,眼里充满了殷切的期盼。
  扁鹊像后,便是药山。药山并不高,仅有125米,登顶仅需十分钟左右。昔日,山下洞中产阳起石,石可入药,山上又有莶草,也可入药,故名“药山”。此山,有大小九个山峰,山势险峻,怪石森耸,九峰并列,如同形态各异的莲花,故又名“九顶莲花山”。古书记载,先师扁鹊曾踏遍家乡群山尝百草,尤其是位于古济水之南的药山去得最多。当时这是一座无名野山,扁鹊在这里采到了很多未曾见过的草药,并发现了药效奇特的阳起石,用于临床后,救人无数。为纪念扁鹊的功德,后人便把此山命名为“药山”。药山中药种类繁多,质量上乘,古时有“草到药山方成药,药到九峰始生香”的说法。虽然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斑驳已经让这里变得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但是亘古不变的是扁鹊赋予这一片土地的岐黄精神。登至山顶,队员们立在那个最大的石头上面,俯瞰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思索着扁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痕迹。
  离开药山之后,调研团队一行人继续沿着扁鹊的踪迹,前往鹊山,想要更近距离地体悟扁鹊的仁心仁术。刚踏入鹊山,牌楼上“鹊华烟雨”几个红色的大字映入眼帘,这是岐黄精神对这片土地深沉而饱满的刻画。鹊山位于黄河北岸,相传扁鹊曾在此炼制丹药,死后葬于此地,故名“鹊山”。鹊山是济南“齐烟九点”之一,若离若合,时隐时现,云雾缭绕,如二点青烟,古代称此景为“鹊华烟雨”,是古历下八景之一。站在鹊山脚下,天空蓝得透彻,踏上崎岖的石子路,每一个队员的内心都是炽热的,都饱含着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热爱。
  鹊山高不过百米,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凹中,古有砖砌矮墙,墙上挂有蒿帘,内有炉灶,相传为扁鹊炼制丹药之处。鹊山古迹众多,旧有“鹊山寺”“万善寺”“扁鹊祠”“鹊山亭”等,大都历经沧桑,倾圮不存,仅有座扁鹊墓尚存于山之西侧,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调研队员们穿过蜿蜒的小路,来到扁鹊墓。墓葬为一土丘,墓前方现存康熙三年石碑一通,上刻“春秋卢医扁鹊之墓”八字,庄严肃穆。墓旁荒草丛生,杂物凌乱。墓南是一排老屋,再往南便是扁鹊雕像,其貌慈眉善目,腰间还挂着一个药葫芦,一手拄拐一手背在身后,神态轻盈。队员王国辉望着扁鹊墓,感慨道:“以前对于扁鹊的了解都是源于课本上、传说中,如果没有身临其境地参与这次活动,我一定想不到扁鹊在人们心中地位的崇高,他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脉诊的技术、几部医学经典著作,更是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精神。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一定要守护并且发扬这笔财富。”
  古老的济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千百年前,扁鹊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留下了妙手回春之术和救死扶伤的仁心,留下了“扁鹊言医,为方者宗”的佳话,为济南的古老历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让中华民族的古老医学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千百年后,当调研队员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扁鹊生活的痕迹早已模糊不清,随着时间的流逝漫漫消磨了,但是扁鹊弘扬的大医精神却在瞬息万变之中永垂不朽。这种精神需要新一代青年中医去寻找,去传承,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