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外国语学院 - 《浙江外国语学院报》

我是浙外人了!

2018-09-30     浏览(169)     (0)

新生郑何珍报道第一天,感受到学校热情服务和关怀,憧憬大学生活。

  9 月,和园的桂花顽皮地从叶柄旁探出个小脑袋来,微风一过,纷纷笑开了颜。一大早,整个校园溢满芳香,敞开胸怀喜迎 2018 级新生们的到来。
  7:00,一道身影在学校为新生制作的照片墙前驻足。照片墙上呈现的校训“明德弘毅博雅通达”八个字,由2018 级新生们的照片拼成,给新生们提前烙上了学校的印记。
  她从一边找到了另外一边,终于,找到了自己,属于浙外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位姑娘,就是西语学院 2018级葡语专业新生郑何珍,今年高考取得了 612 分优异的成绩,是我校在浙江省录取的最高分学生。她,打得了篮球,玩得了羽毛球,喜欢唱歌,喜欢朗诵,涉猎颇广,更有着独特的语言天赋。此时此刻,看着墙上自己的照片,那稚嫩的容颜,她笑着舒了口气:我是浙外人了!
  如果说收到录取通知书,被心仪专业录取的心情是激动和满足,那么,踏入校园前的分分秒秒于郑何珍来说,除了激动,还有些忐忑。对校园的陌生感,被热情的学长学姐驱散。走在校园内,毫无头绪地在原地打转,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有志愿者小姐姐,主动迎上来:“你是哪个学院的?来,我带你去学院的大本营”,还有志愿者二话不说,拿过了郑何珍手中沉甸甸的包袱,一路细心指引,提醒她报道注意事项。郑何珍感叹道:这些小姐姐小哥哥们真热心!
  7:30,行健馆报到点,有老师看到郑何珍来了,快步上前,带着她先去排队领校园卡,然后告诉她再去那边买军训服装,记得带现金,按着这么个流程走会比较快,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再来找她,说完这些,便转身去迎接其他刚来的新生。每一步的报到,都让新生对学校多了一层了解。郑何珍回首一望,看到的便是老师那忙碌的身影,脸颊上不断流淌着的汗水,慢慢地浸透衣裳,却掩不了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和喜悦,她们一遍遍地热情问候,敬职敬业。她想:这里的老师真贴心!
9:30,郑何珍来到东和寝室,整理行李,瞧,这便是她可爱的家,一堵堵幽蓝色的墙,把五人室的寝室衬得格外温馨。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们一见面就如同见到了故友,聊了好久才尽兴。郑何珍记得高考前读过一段话: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四年里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也要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寝室是一个最小的集体,和室友的相处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她笑道,在这里和可爱的室友们一起开启大学生活,肯定是一段美妙的旅程。
  16:00,寝室突然热闹了起来,原来是校长洪岗和学院领导们来看望她们了。洪校长亲切地询问了她们的具体情况,并就学校小语种专业的特点,简单介绍了小语种专业的优势及未来发展的前景,鼓励她们努力打好外语基础,以梦想为引领,以目标为依据,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将自己塑造成优秀的外语类人才。暖心的话语,亲切的问候,让郑何珍不禁感叹:这里的关怀真暖心!
  20:00,夜幕降临,郑何珍和室友们开始了第一次卧谈。当她们谈到开学第一天什么最令她们印象深刻时,郑何珍谈到了校园宣传橱窗里贴满的“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的相关内容。她认为,开学季把校训精神和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格契合起来宣传,给新生们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力,能更好地让新生们珍视这个伟大的时代,把个人梦想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做新时代的创新者、奋斗者。室友们纷纷表示赞同。
  桂花摇落以后,晒干,可以泡茶,还可以做糕饼。郑何珍很喜欢桂花的这种生命轨迹,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她望着寝室天花板,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一个小屋里,用同声传译惊艳了世界。梦想从学习开始,嗯,加油吧!
  9 月 15 日,短短的一天,却好似大学四年的美好缩影。
  (记者 梅煜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