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行者无疆

作者:何晓静    
2018-09-06     浏览(217)     (0)

文章描述了作者通过远游丈量世界,登临山脉体会超越和征服的过程,表达了成长、热爱世界和勇往直前的信念。

世界广大,一生偏居一隅不免可惜。更何况年轻。健康的躯体和胸腹里涌动的热血明明白白提示你:你来此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倘若雁过无痕迷迷糊糊地度过青春时光,那么怎么算来过?就让我们用远游来丈量世界,一步步让自己的世界富有色彩,用登临山脉来体会超越和征服。

登峨眉山是我的起点。高三毕业后年少轻狂,无所顾忌,热血沸腾地站在峨眉山下,迫切地想征服什么来证明自己。峨眉山乃是道教第一山,虽称山脉,实际却是山系,因此山外有山,连绵不绝。足足两天的不停歇行走可以到达所谓的山顶。青春期不与人同的我们选择僻静的另一道开始攀登。青绿阶梯延伸无尽,四周丛林茂碧,空气沉闷阳光毒辣,阳光倾漏成细雨般的光线投射于地表,风过簌簌有声。一路上人烟稀少,阶梯无尽,携数人走在路上,气喘吁吁无人言语,两腿僵硬,这是一种寂静的处境。在近乎枯燥的路途上有所想又似乎无所想,耳边呼吸沉重,路途遥远,闷头向前。空气焦躁,耐心在被不断用尽的同时又不断得到延展,踏上便不可回头,死磕也得咬牙坚持。深夜入住民宿,青砖白瓦的简陋三层小屋,红红绿绿的厚重棉被,木制的地板踩踏起来清脆作响。这样的建筑在深山中丝毫不显突兀。灵动的猴儿在铁窗外抓耳挠腮讨要吃食,楼下食物烹煮的香味不时渗透进来。酒足饭饱后走出旅舍,在自然鬼斧神工下的悬空大石观景台上躺定,凉气从身下的地里喷薄而来。海拔已达2000米,入夜的深山薄雾轻拢,星光明净,远处城市烟火彻夜不歇。疲惫的身躯被清凉的风抚慰,近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我心生敬意。我不知自己达到或者摸索到什么神秘而隐晦的领地,只是从内心深处隐隐觉得震动和宁静。旅途是心灵的朝圣,诚不欺我也!

如果峨眉山是寂静的心灵远游,那么崂山便是呼啸的心灵呐喊。我不得不再次感叹自然力量是如此地令人心生敬畏。崂山是由千万年演变而来的石头构筑而成,我站在山脚,默默思索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才能形成这样的景致。我内心不由狂热起来。从山脚的石头阶梯曲折通往山顶,到达的路途变得更简单起来。开山修路的人一步步攀爬上来,站在乱石中定会切切实实体会到这山的桀骜不驯。我不由得觉得由这阶梯走上山顶这一“温柔”的方式去获得雄壮令人食之无味。庆幸,另一群不安于捷径的天涯兄弟领我另辟山路。在用双手双脚强攀大石又穿过幽窄细缝,真真实实地感知了崂山的磅礴。北国风光尽在眼前!千里海,万里路,望莽莽大地,江山如此多娇!豪气顿生,胸中熊熊烈火燃烧,像奔腾的野马,叫嚣着追寻意义的原野!呐喊!呐喊!

风景令人称道,偶遇的陌生朋友亦令人欣喜。有道是“我们并肩走在黑夜,奔向各自的朝圣路”,用来形容相遇在路上的朋友甚好。有时候我们闷头一个人急冲冲地向前走,方向反而歪曲。在坐车的间隙里,因为一句口音,或者因为和身边朋友聊起来的话题,陌生人兴趣盎然又友好地和你搭话,虽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似乎已成为共识,但是看着身边同样鲜活又青春的同龄人真挚地与你交谈,我们心怀谨慎却又激情昂扬地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从高远志趣到生活琐碎,天南海北的胡聊海说,倾洒的坦坦荡荡。倘若不危及自身,那又有何不可呢?离去时,干净利落却又怅然若失,转念间各自散落天涯。但是都好,那么多的人仍在追寻的路上狂奔,离自己那么远,即使那么远也很美,想起来就很美。

路途遥远,不论是人生修行的路上,还是行走的路。有时,坐在人群拥挤的火车厢里,窗外景致匆匆掠过,静默难言。能说得清的往往浅显,偏偏世间事物若大智若愚、大爱无声般的深沉。世界深邃不可言说。唯有默默体会。我们成长在一次又一次不为人知的寂静里,变得对这个世界越加热爱却又越加沉默少言。一次次的上路,一片片的风景不断扩展并被认知,不断使你知晓世界广大不可困顿不可停滞。窗外的风景不是这样告诉你的吗?来来去去的人不是这样告诉你的吗?他们流动着来,又流动着去,但是在无声无息里打造你的筋骨,建筑你的心灵。果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天地广阔,别被羁绊在一方狭窄天地。年轻,便是给你生机去闯荡和体会世界的深邃。

愿我们一直在行走的路上,不畏惧,鲜活。生命不止,行走不息!生命不止,成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