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于生理的原因,体内的钙质流失比较快,会出现骨质疏松,导致活动不便,目前很多老年保建品都以补钙为喙头,那么,老年人补钙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骨质疏松只需要补钙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女性绝经后出现的骨质疏松和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病人不能仅靠补钙治疗,如女性绝经期后可以补充堆激素预防,老年男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钙摄人量,而不是过度衣靠药物补钙。某些疾病如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这类病人使用钙剂则会有效。
误区二:钙补的越多越好
大多数老人认为,钙补得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老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约为300-700mgo过最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危害健康。
误区三:药物补钙比食物补钙更好
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摄人量比药物补钙更安全。比如,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少喝或不喝咖啡和可乐,不吸烟,不饮酒。另外,晒太阳和适当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误区四:只要是补钙的药都能吃
常用的补钙药主要分为无机酸钙和有机酸钙两类。其中无机酸钙常见的品种有碳酸钙。这一类钙剂的特点是在所有钙剂中,它的含钙量最高,750毫克的碳酸钙中含有300毫克的元素钙,但是对胃酸质量和分泌数量要求高,胃酸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碳酸钙,会导致严重便秘等情况发生,缺点是使用后常有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的副作用。因此,无机酸钙适用于补钙最大的患者,但是对于身体虚弱、中老年人、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则不适合。有机酸钙常见的有乳酸钙、葡萄酸钙、氨基酸螯合钙等,这一类药物特点是可溶性好,无需青酸活化即可吸收,无胃胀气等不适反应,可预防钙结石,空腹饱餐后吸收好,缺点为含钙量低,如500毫克的柠檬酸钙中元索钙的含最为105毫克。因此有机酸钙适用于肠胃效能尚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儿童、胃酸分泌减少的老年人及肠胃疾病患者。
误区五;补钙药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老年人大多都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有时为了方便,就把钙剂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要知道钙剂和其他很多药物都可以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如与四环索类药品(如米诺环素、四环素)、苯妥英钠会抑制钙吸收,而激素类药品(如泼尼松等)、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会增加钙吸收。因此,必须同时服用钙剂和其他药物时,应有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药师建议:1.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钙剂,并服用合适的剂量;2.补充大剂量钙(>1000毫克)时,分次服比一-次服吸收好;3.当体内胃酸含量较多时(如饭后),有利于无机酸钙吸收,但服用过多钙,可能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因此建议胃酸分泌量较低的人饭后补钙,胃酸正常的人,可在两顿饭间先吃些小饼干再服用;4.酌情口服小剂最氢氯嘸嗪,减少尿钙排泄。更多信息请咨询您的医师或药师。(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