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盼着,能有一个雀鸣声声、阳光轻轻唤醒的早晨,慵懒地感受窗前的微风,在一杯清茶的香气中,体会这个季节里逐升的温度,仔细享受午前的静谧时光。我会坐在我的书桌前,左手边一本《花间集》,抑或一些零碎的摘句,右手边放一册书笺,是黄色的信纸和红色的封面,如果此时刚好有暖阳洒入,这便是我最爱的时光了。
读者甚广,所爱不同,有人偏爱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有人喜欢长短篇文学作品,也有专攻术业的学者,而我独爱诗词,尤甚对词情有独钟。自幼闻得“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从此便被这极具魅力的韵调吸引,初学时是在语文课本上,学到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心中突然升起些许凄冷之意,又在书中读到纳兰容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才惊觉在这种声调节律的词句中,真的可以通过简单的汉字,将一个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从此,每次赋闲之时,便品起诗词之味,每番体会,如痴如醉。在字里行间寻醉后,便感觉身边的一切都有了灵性,风起有禅意,日落有诗景……
我将最爱的词句都摘抄在了这本笺册上,当感受过古词的美之后,不自觉地爱上在信纸上书写,那种墨香之间的淡淡情感,远比任何聊天软件都真实,都饱满,都赋有真情。我时常拿着我的书笺,在黄昏之时,骑着单车,四处寻找可以颂情的风景。我曾经在落日下驻足发呆,也曾在一株樱花前痴望,向一片流云问候,为一只离雀心动,时常如此触景而情生。我是多么想拥有一首自己的诗词,像古时的诗者,可以记录一生中所有的春秋风景,浮萍情事。偶然间得到了一本《白香词谱》,刚翻开几页就欣喜若狂,这正是我期待中的那本书,阅罢此书,首先了解到词的历史,词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词,其具有音乐性,是配合音乐的一种诗歌形式,也可称为“曲子词”。这让我无限憧憬,原本朗朗的词句,再配合上动人心弦的乐曲,该是怎样的一种绝美艺术!深入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词谱的平仄声韵,此时又体会到创作词绝非易事,更是对古人的智慧佩服之极。就这样春去秋来,一日复一日,每每沉浸于此,感觉世外尘事早已与我无关。我的生活无恙,却添几分意境。
翻开我的书笺,第一张的两句:“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苼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蒋捷的《一剪梅 春思》,我将它放到我笺册的首张,是因为其中的忧思我感同身受。自幼随父母离开家乡,流光飞逝,家中没有樱桃和芭蕉,却同样有牵挂着的人。在我看来,那些成段的抒情之语远不及两句深入人心的词句,因为不同的人读词,感受到的是属于自己的情感。偶尔我也会沉思,这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本应被我们铭记并传承,可如今诗词的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黯淡,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不拘于文体的白话和流行语,我想如果古人看到这番景况,定会多些悲叹的佳句。
值得庆幸的是,在不久前的十九大和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国渐渐掀起学读诗词的热潮,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就是我最喜爱的节目,瑰宝是不能丢的,读书是不能弃的。
我总以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定与其读的书、颂的文有很大关系。我以后生命的光阴中,我依旧会有许多书笺,我也会读更多的书,体会更多的春花秋月,人间冷暖,再将打动我的句,无论是诗词中的风景,或风景中的诗句,全部摘到我的笺中,作为记录我一生情感的简史,老来时细细品味。那时春秋轮回无数,青春策马扬鞭已去,已经是即逝的红尘客,那笺中的灵,依旧为他诗酒年华,红袖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