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 - 《贵州医科大学报》
用心打造法医人生
——记优秀法医李竹老师
自古以来,外行人总是会因为不了解,迷信等因素,给法医贴上“黑白无常的好朋友”、“晦气”等等的恐怖名词标签。但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位散发着文艺气息的李竹老师的生活,走进法医的世界。
自小就热爱自然科学的李竹,尤其是对医学尤为感兴趣的他,在大学时期便选择走上医学的道路。即使是对医学充满了无限热情与好奇的他,在初入法医职业时的他仍觉得是苦不堪言。法医工作虽不像小说电影里所描绘的“无比凶残”,但也少不了福尔马林的刺鼻和尸臭腐朽的恶心。而在真正接触法医工作后,便被法医工作的魅力所感染。在实验室里,完全静心于科研;在尸检现场,无论现场环境恶劣与否都沉着应对;在解剖室里,认真剖析,尽力做到精细处理,不放过任何细节;在门诊里,耐心对待每一位病人。他认为: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能够为国家建设良好的法制社会服务,通过我们手中的一把解剖刀,让尸体诉冤,通过一纸鉴定,一次体格检查,能够还原案件的真相,能够有助于公安机关断案,能够为诉讼提供有力的证据,这就足矣体现它的伟大之处。从事法医工作十几年以来,他也明白了法医的另一层次的意义。首先作为一名鉴定人要本着科学、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案子,但是法医不单单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还兼顾了一部分社会属性。我们的鉴定意见未必会让被鉴定方满意,如果对方对我们鉴定结论有意见的话,首先我们肯定会站在一个公正公平的立场上,对当事人做出相关的科学的解释。当然这需要鉴定人一定的耐心,因为来的大多数都是没有接受过医学训练的人,对很多医学常识常理并不知晓。所以只能靠我们鉴定人的不厌其烦、耐心地让他们明白和理解我们是在帮他们解决问题。
如果说工作中的李竹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那生活中的他却截然不同了,走着文艺范的小清新路线。
深受父亲熏陶的李竹自小便酷爱摄影。身为贵州的孩子,他经常跟着父亲去拍贵州的山,贵州的水。对于热爱自然的李竹来说,山水之间怡然自得。也正是因为对摄影有所涉猎,再加上自己十几年法医工作的经验心得,才提出2017年的法医病理摄影大赛及其培训创意。他的兴趣爱好除摄影外还涉及绘画、音乐等等。他鼓励年轻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在工作中,李竹作为法医学院老师,负责法医本科学生还有相关专业的上课,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还有作为贵州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的职业鉴定人,还要对社会服务,要有承担起法医司法鉴定工作的能力;最后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需要负责一部分法医临床工作和一部分科研工作。而在结束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工作后,他就会在家中弹弹钢琴、玩玩乐器、或者出去拍拍照,放松自己,给自己解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