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伊尹 吕献策
作者:专栏主持 刘更生
伊尹,一名挚,号阿衡,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耕于莘野。相传他父亲是个烹调能手,母亲是个采桑女。伊尹尝负鼎俎,以滋味(烹调术)游说于汤。相传伊尹深明本草药性,后世有“伊尹著《汤液本草》”之说。
伊尹还是一个喜欢研究帝王之道的智者,他“五就桀,五就汤”。起初他想为夏桀效力,去了五次,都被拒之门外。伊尹跟夏桀讲圣王之道,夏桀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无法接受他的言论,他转而投奔汤。汤认为伊尹确实是治国之才,于是任命他为相国。伊尹为汤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又积极为他攻打夏桀夺取天下出谋划策。在汤夺取天下和初期的政治制度建设过程中,伊尹功高至伟,是商朝一大功臣,汤尊之为“阿衡”。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连续辅佐了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汤嫡长孙)即位之初,暴虐无道,不理政务,伊尹一气之下将他放逐于桐宫,令他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将他迎回来执政。
沃丁八年,伊尹寿至百余岁而卒。
吕献策,字匡时,明末山东平原县人。自幼习儒,未曾知医。其父患足疾,数年不起,献策日夜不离床,随诸医侍药,究心岐黄诸书,久之通其术,著有《痘疹幼幼心书》十七卷。起初,献策因怜悯无嗣者而著调经之书,效若鼓响,后又著儿科之书。献策认为,自古哑科为最难事,而痘疹尤难也,自发热至收靥,一日一小变,三日一大变,生死悬于呼吸,情势迫于危急,故聚麻痘书数种,参考研寻,历十余年,纂汇始成。该书按证治方,条理清晰,论皆常语,易于理解,使人了然心目,可不问医而自治也。
《痘疹幼幼心书》载述痘疹常用药物之药性主治、修制之法,以及痘疹诊断、杂症主治法、痘疹预防、痘疹各期、痘后余毒、妇女痘疹证治等方面,末附古今经验方一百五十一首,补遗方一百二十六首。该书刊于崇祯八年(1635),今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