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至美山中医
作者:管理学院2016级 贾丛溪
一年年的风霜雨露,一年年的春暖花开,一年年的桃李满园,一年年的落叶飘飘。她吸收的是天地精华,凝聚的是文韬武略。
瞧,她如诗人般吟出绚烂的篇章;如画家描摹的山水风景,楼宇殿堂;如钢琴谱出的动听旋律;又如作家学者描摹的神秘城堡。这是我爱的地方,一个生命力量不断喷涌的地方。
坐上时光机,穿梭到她诞生的时刻。
那是1958年,她身处儒家文化发祥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先辈们顶着炎炎烈日,刺骨风霜所铸就;她不断吸收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学习先进开放的西方思想,用自己伟岸的身躯、智慧的大脑创立了这座“城堡”——一座承载了多少少年热血的“城堡”。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出她的涓涓细流。
1978年,才过去了短短的二十年,她就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师生们对知识的敬畏,对学习的热爱,对深厚渊源中医知识的探索。那如滚滚岩浆般炽热的热血流淌融化造就了这样一座内含丰富的“城堡”。一座生生不息至今充满活力的“城堡”。五彩缤纷的校园在我眼里心里都延展融合成了红色。是舞动的红旗,凝聚着千万英雄热血的红色,引出阵阵自豪;是粉红色围绕的宿舍楼,在点点夕阳的映衬下晕染着点点粉红色的情思;是朱红的枫叶,随风飘落编织成红色舞女的裙;是晕染着绿色的草地,敞开双臂拥抱着火红的太阳。阳光如潮,汹涌地演绎着红色墨水如何作画,映出艳艳红光。这是那座红色的“城堡”。
1981年,她渐渐长大,脱去稚嫩走向成熟,她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首批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那一刻,我想她是幸福的,是骄傲的,和她生活在一起的教授老师学生更是幸福的、骄傲的、自豪的。
翻开她的小册子,更确切地说是一本厚厚的纪念册,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她的成长。
“少年学医在泉城,书声琅琅震寰中。”看似寻常的诗句,却吟出这段佳话。1985年至1987年,山东中医学院招收了3届少年班,专攻中医,一共147名学生。这是值得在历史手册上着重记录的篇章。大学里办中医少年班在全国是独一份,创造的成就更是数不胜数。70%以上的毕业生成为优秀的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这是她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得到肯定的最好见证。1998年,她设立了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00年,学校被批准为临床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翻到这里我已经不住赞叹为她一步步进步成长起来所付出的人。想说很多话,但总觉得唯有感谢二字浓缩了我所有情感吧。
2007年,她搬家了,从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成为了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药科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时光机嗖嗖地穿梭着,眨眼间到了十年后。坐上车,背上背包,来到了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山东中医药大学,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这座”城堡”。我哼着小曲想在这梦幻般的地方留下我的脚印。门口那块印着“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石块面前,我嗅到了浓浓中医历史文化。走在被两旁绿油油植物,鲜花蝴蝶围绕的小路,感受到盎然生机,这是一个有生命力有活力的地方。
这里开启了我人生新的篇章。激情澎湃的军训队歌,整齐划一的步伐;朗朗清脆的读书声,同学眼中渴求知识的眼神;举办活动时干事们热情的宣传,红色帐篷前积极参加的同学;走廊公园里认真学习的莘莘学子……时光如梭,建校60周年即将到来,我伫立在您60周年的节点,望着您从源头流淌至今的辉煌历史,为60周年校庆设计校庆标志,让一点一滴,让自己融入进去。
60年来,您传承着优良的中华文化传统,中医文化的精髓,开拓着焕新的明天,“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铿锵有力,字字走进我的心里。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走向今天的成功。六十载桃李芬芳,薪火传承。您无悔地谱写中医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您执着地用自己的肩膀为祖国的中医药教育事业撑起一片新的天地。
今天,我心里只有感谢,感激和感恩。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唯有这几字足够贴切。我深知如何去报答您,我定会用自己的成绩、自己对知识的热爱为您献上最真挚的礼物。祝福您如雄鹰般在中华大地上展翅翱翔,如璀璨的明珠永远散发耀眼的光芒!
(建校60周年校庆征文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