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

科学管理 特色育人

作者:□化工学院 孙晓君    
2018-03-15     浏览(87)     (0)

本文介绍了以女性为主的化工学院取得的成就,学院教师团结协作、科学管理、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多项荣誉和成绩。女性教师们克服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用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女性为主的化工学院,现有教师74名,其中女性占63%。女性专任教师中52%具有博士学位,71%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正教授占28%);学院现任领导班子60%是女性,分别担任院长、教学院长和科研院长;学院的系、部主任中,有83%是女性。姐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自信和 “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化工精神,在教学、科研、管理及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 “黑龙江省巾帼先进集体”
  “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一、以团结为纽带,和谐立院“团结出效益。”上岗伊始,我就把和谐学院建设放在首位。在学院班子中,我年龄最大,这就意味着我要在工作上多担当,多付出,在荣誉上要多谦让。担任院长近4年,我从未申报过任何荣誉称号,有机会都让给其他同志。但当工作遇到难题时,我都会冲在前面去解决,从不推诿。班子成员都说愿意跟我搭班子,干工作省心且心情愉悦。
  我在院长就职发言中把自己定位为服务员。我说:在别人眼里,院长这两个字意味着权利、地位和荣誉,但在我眼里院长这两个字是责任、奉献、服务。我把化工学院看成是一个大家庭。谁家有大事我这个家长都要第一时间去看望,谁家有困难,我都会出面去解决。获知一名青年教师夫妻两地,孩子小,老人有病,我就多次找领导协调调转,最后一家团圆。我帮助青年教师规划发展方向,搭建团队,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助力他们快速成长。
  学院教师之间也是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成手带新手,新手敬老手,大家都以学院的健康发展为荣,人人关心学院,人人奉献学院。在教师的眼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二、以制度为抓手,科学管院俗语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学院的健康发展,学院先后出台了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院务公开实施细则”
  “教师岗位评聘办法” “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制度” “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学院考勤管理办法” “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全员促进毕业生就业实施细则”等多项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保证了学院安定团结的干事氛围。例如:在上次的教师分级设岗评聘中,化工学院是按分数量化每个人的业绩,按序排名,大家无论被聘到哪级岗,都心服口服。目前,以制度管院已成为学院的管理文化,教师们也从未因学院做事不公而上访。
  三、以人才为资源,实力强院邓小平同志曾说: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我认为 “人才同样也是生产力”。人才资源丰富,就会助力学院发展。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4年来,先后聘请了3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 “杰青”为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此外还聘请了3名海外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引进名校博士11人,派出海外访学8人次,有6名年轻的博士进站继续深造。学院资助30人次参加学术会议。
  近4年来,学院获批国家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20项,其他各类项目31项。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41,发表SCI收录论文124篇,EI收录论文50篇;获批校级教改课题40项,发表教改论文31篇,教材6部。
  学院先后获得 “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省教育厅 “绿色化工技术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学院的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省级备案,实现了省级重点科研平台的新突破;化学工程技术学科一级博士点申报工作顺利通过省级推荐,向奋斗目标又靠近了一步。
  四、以质量为保障,学子兴院我们时刻牢记 “人才培养质量是立院之本”。学院以 “工程教育标准”为准绳,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及考试模式的改革。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课堂外育人,在校学生处和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率先进行了第二课堂学分化的创新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学院内 “以赛促学、以用促学”蔚然成风。在 “挑战杯”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等国家层面的赛事上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令师生们自豪的是:学院学生已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今年又增获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国家一等奖;化工14-1获得 “全国大学生活力团支部”称号。学院学生连续两年获得校运动会学生团体总分第一名;2017届的考研录取率为21.7%;就业率为92.45%……学子们以他们的骄人业绩为化工学院的兴盛助力、扬名。
  上述成绩的背后是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尤其是学院的女性教师,她们既是教师、又是母亲,她们承载着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与坚持,用泪水与汗水编织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张桂玲副院长顶着孩子小,爱人有病,最终去世的巨大压力,毅然挑起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的重担;马慧媛副院长恪尽职守,积极推进学院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系主任们克服了家里孩子小、工作负担重的困难,教学科研两不误,冲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写方案,凝特色,把好专业方向关;教师们辛勤耕耘,率先垂范,倾情育人。相信若干年后,我们的优秀校友里会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