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农业大学 - 《青岛农业大学报》

李敬锁主持完成一成果获农业部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探索让畜禽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之路

作者:学生记者 刘美媛 徐册 曹文婧    
2018-06-22     浏览(97)     (0)

本报讯 近日,由我校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敬锁教授主持完成的《畜禽废弃物治理模式及效益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荣获农业部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农业部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励。

此次研究主要是对山东省畜禽废弃物治理情况进行较为深入调研, 总结分析能源化利用、 肥料化利用、 饲料化利用三种主要治理模式。 研究认为, 好氧堆肥发酵最为简易有效, 但由于一些小作坊以低成本、 低价格和低质量的策略占领了部分市场,影响了有机肥产业有序并健康地发展,且受销售半径的影响较大,导致运费成本的增加, 有机肥销售将面临亏损状态。因此, 这种方式无法普遍应用。

研究认为, 垫料发酵床实现了粪污零排放。 但由于近年来作为优质发酵床原材料的锯木屑价格上涨较快, 增加了养殖成本, 且发酵床的疫病预防与控制难度较大, 所以这一方式也略有弊端。

研究发现,饲料化利用模式通过核心微生物酵解技术, 以鸡粪为主要原料, 生产高品质水产养殖肥水料。这是一种有突破性, 应用性强、 成本低、 收益高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虽然已有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但生产设备较为昂贵,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负担较重。不过, 在我们飞速发展的科技文化力量下, 该模式的普及计日可待。

李敬锁表示, 将沼液进行浓缩, 生成液体有机肥, 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运输,从而保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农牧结合,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另外, 以大型沼气工程为核心的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根据区域内原料数量, 可以考虑建设大型沼气生产企业。还有一种是垫料发酵床养殖模式, 这种方式适用范围广, 成本低, 可大量推广于中小型养殖。

李敬锁教授长期从事农业农村研究,2010年以来参加国家自然基金、 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5项,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农业部软科学、 山东省软科学等省部级课题8项, 厅级及其它课题9项; 在 《农业技术经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科技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独立出版著作 《国家科技计划农业领域项目绩效评价研究》1部, 参编 《中国农村科技进步评价研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方法研究》 等著作4部; 参与编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3项;以独立或首位人员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农业部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 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三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