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面试有感

———学习技巧还是培养习惯?

2009-12-07     浏览(198)     (0)

本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大学生的应聘经历,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不良习惯导致无法胜任工作的现状。习惯比面试技巧更重要,微小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个人的个人习惯。许多面试会观察应聘者的微小行为以反映他们的个人习惯,并在面试时进行观察。招聘时建议考生不要忽视平时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


□刘晔萍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大学的功能突出地显现在就业优势上,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曾经的优势正逐渐变弱,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
  需要工作的主角当然也就成为问题的焦点人物。学生们为了实现顺利就业,都会特别留意应聘中的自我表现,并为此学习许多应聘的技巧。“要捡起应聘面试场地上的扫帚”是许多学生熟悉的技巧之一,我却感觉有一些同学并未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含义,这起源于对一次面试的观察。
  某部门前不久招勤工俭学的学生,招聘广告一出吸引了许多学生递送简历,通过对简历的分析,初定了十来位入选同学,由面试决定最终的结果。面试的设计有点与众不同,先请学生打扫卫生,面试负责人还在办公室的入口处故意扔了一些垃圾:大大的废塑料袋、酸奶盒、废纸等。其次才是面谈。
  第一位同学进入时眼睛都没有向地下看,直接绕过垃圾,来到了面试台边。他接下打扫卫生的任务后明显地露出了不屑的神情,只是打扫一间房间的工作,可他在卫生间洗拖把时居然将水搞了一地,真不知道他是如何洗的。此后的谈话因此变得比较简洁,他在家从来没有打扫过卫生,不知如何洗拖把,所以绕过垃圾的动作也是他的正常表现。结果也是明显的:一个连打扫卫生也不会的学生当然不会引起用工单位的兴趣。
  第二位同学进入时的表现也同上,只是面试负责人请他入座时,他先将脚边的垃圾踢到一边后才坐下。当知道先打扫卫生时,他的面部表情十分惊讶,似乎在告诉我们:这还用我做吗?是不是搞错了?我是来应聘工作的!不过他还是开始了打扫,拖地的时候将房间拖得满地是水,还有许多的脚印。看来这位和第一位是一样的,面谈的结果印证了我的猜测:他不会打扫卫生,寝室内连被子都经常不叠。他当然不会被录取。
  面试到快结束时,情况还是惊人地雷同:地下如此明显的垃圾是看不见的;地是不会扫的,桌子也是不会擦的;拖把更是不会用的。我在担心:现在的学生怎么会这么笨呢?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如何能做大事呢?难怪许多用人单位对现在的大学生会比较头痛。负责人开始焦虑起来,面试再这样坚持下去,是否会找不到想要的学生?
  上天保佑,终于最后一位应聘的学生让我们大家眼睛一亮:一进门,她看到地上的垃圾,非常自然地捡起并丢进了门边的垃圾箱,接下打扫卫生的工作时没有惊讶的表情,整个打扫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会干活的学生。
  交谈的结果也如我们的判断:她从小在家就干家务,父母从来不允许她有半点的偷懒。
  她成了当然的入选者,之后的工作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诸多落选的学生问题在哪里?
  面试的技巧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个人平时养成的习惯,因为技巧是可以突击学习的,但习惯却无法临时养成或伪装。面试时你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反映出你的个人习惯,精明的面试官在看到你第一眼的时候,面试已经开始。所以当有落选的同学询问:当日的面试还没有开始为何就结束了?
  你知道答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