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校报》

悼念罗京

2009-06-15     浏览(403)     (0)

  罗京同志是我国优秀的播音员,政治坚定,德艺双馨,为全国亿万电视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罗京同志在26年的播音实践中,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建设付出了辛勤与汗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罗京弟弟,你知道吗,现在只要在电脑上打出“悼罗京”三个字,网友们的哀思就会像海水一样涌来,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留言铺天盖地。从祖国的东南沿海,到雪域高原西藏;从东方明珠香港,到美丽的宝岛台湾;从地球那一端的美国,到尼罗河边的古埃及,多少素不相识的人在为你哭泣,为你惋惜,为你祝福。———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见证者、建设者,能够站在传播的最前沿,讴歌时代,讴歌从贫穷走向富强的祖国,是播音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和职责。
  在罗京身上,集中体现着一代人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无比的忠诚。
  ———罗京大学同班同学谢继繁说实话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没有想到坏消息会来的这么快。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反应是非常沉痛和惋惜。我静坐了半个小时,眼泪脱眶而出,想起了这么多年来和罗老师交往和共事的点点滴滴。我和罗老师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相识,同事多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罗老师是一个对待生活非常严肃、正直,对待同事非常友好,对待公益非常热心的人。———韩乔生镜头上的罗京老师很庄重,生活里他却总是在笑。他爱唱歌能唱戏。中央台五十年大庆的时候我们说台上还缺一个人,罗老师说等我养养来参加五十一年庆典。如今,他虽然不能来参加下一个庆典,但是中央台的荣誉史上,观众的记忆里却一定有他的名字。———张泉灵我曾与罗京在《新闻联播》共事,他进央视时才22岁,风华正茂业、务功底极佳,口齿清爽、声音极具穿透力,而且播音流畅。即使生稿也琅琅上口鲜有磕绊,是十分难求的播音人才。他为人低调,爱岗敬业,来台后进步更快。我于1985年离开新闻岗位成为他的观众,虽同台却不在同一部门,但我一直对他的能力与努力深感钦佩。天有不测风云,他正值更有作为之时却英年早逝,这是很难弥补的遗憾,是一个重大损失。对于他的离去我很悲痛,并谨代表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向罗京同志亲属表达我们全体同仁的诚挚慰问,罗京同志安息!———赵忠祥我是在第一时间得到的消息。赵普发短信告诉了我。真的不敢相信罗京会走的这么快,很难过,只能默默的祝他一路走好。罗京是一个非常好、非常本分、低调的人。追悼会我一定会去参加,送罗京最后一程。———董浩在他进入万众瞩目的中央电视台之后,每天忙得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我也被改革的春风吹得四海飞扬。1996年我来美国工作后,我们便很难见面。这真是应了我在日本访问日本茶道大师千宗室的时候学到的一个汉字解析:“忙”是由心和亡共同组成的。“忙”就意味着心亡,也就是说,造字的古人提醒我们,每天称“忙”的人,也许心灵早已死亡了。我写出这些是从内心深处感到自责。我前几次回国时怎么就不能偷闲去看看罗京,看看这位亲爱的学弟!———中国传媒大学北美校友会屈建平敬爱的罗老师,我是听着您的声音长大的,您的声音传达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所以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网友罗京老师,我们的生活中怎么能没有您的声音呢?您走得太匆忙了,我们舍不得您,我们全家都在为你而流泪。老百姓永远会记着您--一个陪伴我们20年的亲人,一个人民喜爱的播音员!———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