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校报》

一位可歌可敬杰出的优秀人民教师 ———痛悼恩师黄毓龙教授

2009-06-15     浏览(322)     (0)

  在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北京广播学院的创建时期,一个中等身材,容貌清俊,稍显文弱而精力充沛、操一口南方母音“普通话”的年轻人身影,屡屡出现在学校工科一、二年级“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堂,三年级“无线电技术基础”等技术基础课程和四、五年级“发送技术”等专业课堂上。他,讲课清晰简要,深入思辨,板书清秀工整,引人入胜。听他课的学生们精神集中,随其思考,或稍有疑问而后豁然开朗。因为学校创业时期学生多而教师少,哪里缺教师,他常临急受命,当仁不让!所以,当时系领导和同志们戏称他为教学工作的“救火队长”、“拼命三郎”。他,两个月前还在校园散步;却在5月28日下午悄然不声,驾鹤西天,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就和生前讲课一样,简约、利索、“轻描淡写”而意蕴深邃,饱含哲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人民教师无私、顾他的云水襟怀!
  他,就是北京广播学院创业元老、学校工科教学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原无线电工程系系主任黄毓龙教授。
  黄老师因病住院后,有关领导、离退休干部处的同志们和他的学生,纷纷要去医院看望、问候。但是,黄老师有严训在先,所以都被他的夫人———宋振昭老师及其女儿们婉言谢绝!黄老师嘱称:“现在医院医疗条件很好,医护人员也很尽责。学校领导和同志们都很忙,有女儿等亲属照料足矣,不要麻烦大家!而且现在流感疫情未解,同志们到呼吸科病房多有不便!”甚至向家属明确留遗言:“死后一切从简,不要举行任何仪式!”就这样,黄老师5月28日病逝,30日火化未举行“告别”等任何仪式,未惊动学校一人!一切均由其女儿等亲属料理。只是在27日趁黄老师弥留之际,他的几个学生和谊友,违背师训到病床前敬送恩师一程!
  黄毓龙老师,湖南郴州人,1932年1月生,中共党员。1956年华南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任教。先后主讲多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主持过多个实验室的建设,曾任无线电工程系“专业基础教研室”、“发送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1971年至1973年,先后在河北望都县农村和河南淮阳广电局“五七干校”劳动,曾为望都县开发调频有线广播,成功解决了打电话和听广播兼容的问题。作为“马棚工厂”的技术骨干,研制生产“广播扩大机”。产品广布河南东南部地区,送货上门,保修到户,为当地有线广播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因为“五七干校”扩大社会影响、创造经济效益而受到干校领导的重视和表扬!
  因为在“五七干校”超强度劳动等原因,黄老师身心疲惫,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患颅咽管瘤而动脑部大手术,使其在年富力强、业务发展黄金时期受到极大影响。
  术后康复不久,他又奋力追踪专业技术发展,教学研究日以继夜。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无线电工程系副主任、系主任,翻译、编著出版《数字通信原理》等著作,开设《数字电路》、《通信原理》等创新课程。
  黄老师几十年一贯,高标准治学,低调门处事。勇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不迎合;教学研究质量要求从不放松。文化大革命中面对“造反派”的攻击诬陷,他据理驳斥,正义凛然,犹如青松挺且直!而在荣誉、名利面前,从来向后靠而谦让他人,自己俯首甘为人梯!黄老师教过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广电系统,如中央三台原任及现任的总工程师,甘肃、贵州、宁夏、吉林等省广电厅主管技术领导,乃至国家安全部、航天研究院等厅局级领导或总工;在学校的博导、教授更是比比皆是。可是,黄老师从不主动提及,只是暗暗地为学生们每一项成绩而高兴和祝福!
  黄老师几十年来对我们这些学生们的言传身教的事迹,不是几篇短文能够概括的。挂一漏万,草成此文,仅表对恩师的由衷的怀念和痛悼之情!
  未炸惊雷不闪电,春风化雨入心田!
  传道谆谆晓义礼,授业严谨树高杆;解惑点睛开大道,育才不期花满天。浊浪袭来挺且直,红烛燃尽享安然!
  谨以此文敬送黄老师一程!学生:周铜山(原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额尔登宝音(原北京广播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