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 《安徽大学报》
以史为鉴 经世致用———专访“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周晓光教授
本报讯(新闻中心王柳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中国传统史家的崇高追求,也是我校历史系周晓光教授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
以史为鉴经世致用1981年,凭借着优异的高考成绩,周晓光争取到了中山大学历史系在江苏省的唯一一个招生名额。“高中时候,就对地理、历史很感兴趣,后来到了中山大学学习,学术氛围很好,越学就越有兴趣,所以从本科到博士都没有想过换专业。”就这样,周晓光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很多人说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是“无用之学”,实用性远不如经济等社会科学,在这个问题上,周晓光有不同的见解。“要论直接的、短期的实际效用,历史确实不比实用价值明显的社会科学。但是它的影响是内在的长远的。一方面,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关乎中华文化的血脉传承。另一方面,它能提升个人修养,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学历史的人,不光会关注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现象的本身,还会去探寻其流变,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分析。更重要的是,历史的经验教训能够为当下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所以,一名优秀的历史研究者,不光要关注历史问题,也要关注民生、关注社会,以现实问题来指引其课题研究。”
2011年10月,周晓光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研究》正式立项,历时6年,于2017年底正式完成。“我们通过研究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这一历史问题,找到了当时商业变迁、宗族变迁、思想变迁与农村变迁的内在关系,为当下社会转型时期乡村问题的解决、基层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历史经验。”同时项目在研期间筹建的《徽州家谱数据库》也为未来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基础。
除了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进行课题研究以外,周晓光还担任安徽省政协常委和文史委副主任多年,关注国家尤其是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每年都提出各类提案,参政议政。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历史学者应有的社会情怀。
“无用”即“大用”,“大用”即经世致用。
上下求索朝夕不止现在有太多的学者,过于浮躁,盲目追逐着立项数量和论文发表篇数,较少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研究初衷,去深入地研究一个领域。
“这是现在国内学术评价体系的问题。”周晓光解释道,“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是看你申请到了多少个课题、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这种评价方式与体系有一定的弊端:它纯粹是以数量论英雄,忽视了质量的评判。”“我觉得学术评价不能唯数量论,而是应该在看重数量的同时突出对于质量的评判,也就是说研究成果是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对于整个学科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以前很多著名的学者、大家,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往往一篇论文或者一部著作就奠定了一个学科以后的发展趋势。”
说到自己的治学之道,周晓光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治学之道。我做研究最基本的就是坚持,日积月累,一点点地去达到更高的学术高度。”同时他也强调做研究关注问题要有主次之分,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并且钻研下去。“我自己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徽学。当时我的研究生导师张海鹏教授对于这个领域有着自己很独到的学术见解,于是我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接触徽州文化,主要研究新安理学,后来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又进一步把自己的研究扩展到徽州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在整个过程中我又接触到了徽州文化的许多其他方面,发现有许多课题可以研究,就不断地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渐渐地就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
整个历史学术研究的过程是艰辛枯燥的,需要收集、筛选、整理大量生涩难懂的学术资料,需要从资料中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正如周晓光自己所说,在研究项目课题时,团队里的人经常会工作到半夜。也只有热爱自己研究的领域并且保持一颗不急不躁的心,才能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因材施教诲人不倦1988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周晓光就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也让他对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
“一名合格的学生,除了要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术精神以外,还必须要有正直的人品。人品正了,学品才能好。”“先做人,后做学问。”这是周晓光对于自己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对于不同阶段学生,周晓光也有不同的培养方案。“对于本科生,我比较注意培养他们对于历史学的兴趣,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对于硕士和博士生,我特别注重学术理念与方法的指导。”
“我在徽学方面比较擅长,我带的大部分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是这个研究方向的,我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徽州,解决更多的徽州历史问题,从而使徽学这个学科进一步发展与推进。”这是周晓光对学生最殷切的希望。
同时周晓光也给安大的所有同学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当今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各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成为趋势,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博览群书,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体系,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二是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兴趣领域,并且关注这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尝试着去了解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
采访最后,在被问到未来的研究计划时,周晓光表示,自己仍然会专注于徽学的研究,将来会着重研究近代徽州。“明清时期的徽州文化研究已经取得很多的成果,而近代徽州研究关注度却很低,但针对这个时期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是很重要的。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将把学术研究的关注点放在近代徽州,弥补学术界在这个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