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失 去
作者:语言文学学院 欧阳源远
咳嗽已有两个星期,久药未愈,愈演愈烈,不得已去了最反感的医院。医生让去拍个肺部CT,我精神尚好对CT大厅新奇,瞅一眼墙上的正常与癌变CT对比表,难免内心演起小剧场。这剧场一演起来就心里堵得慌,像是突然一下今后的人生就要被截断,整个人浮到天上去苦笑。我道行不够,可能要再琢磨一下史铁生的书。
幸好只是普通的肺部感染,住院挂几天水就好了。我在病床看着急诊科疲惫又敬业的医生护士,脑子里冒出的三个字是“普通人”。我没有忽略她们职业的光芒,但也不愿强求她们圣人般优秀高尚,在平凡人的生命里,会有发着光的时刻,那个片刻是真实而永恒的,但更多的时间里,我们因为渺小的事物而喜怒哀乐,各有各的苟且。
“普通人是多么的脆弱啊!”相信每个在医院待一会儿的人都要有此感想。尤其是听听医生护士的唠嗑,谁的小叔舌头长泡没注意得了癌症晚期,女儿投了几十万也没留住那条命。晚上看见老师在群里发的募捐通知,一个同专业的学长也遭遇病痛折磨。刷刷朋友圈也能略见生命无常的一斑。痛苦的时间总会“被漫长”一些,那份痛不是我们读一两行字,想象半分钟就能体验的。不难理解极端的人为何选择自杀。痛不可怕,时间的漫长和短暂才更可怕。常听人把好命的人比作抓了一手好牌,那不幸者抓到一手烂牌难免想烂打赶紧了结了此局。我们命“贱”如普通人,命运轮盘转到的时候,一样要去承受那份壮丽的悲哀。
面对各种各样的失去,有人悲观有人乐观,然而人总不能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多半也就自己宽慰自己,想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到一句话——“到底意难平”。这句话我第一次在高三时从患癌的复旦教师于娟的《此生未完成》里读到,以致我之后人生每次面对失利都要苦涩地品品这五个字,远一点的高考失利,近一点的手机被偷。不管当时多不舒服,多“意难平”,都会乘着似箭光阴飞逝。最近我又想起于娟这本书,读一读倒是对其中另一段话印象深刻:
“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人生冗长,善待自己最重要,于是爱自己甚过爱别人。如今想来,善待自己不是多给自己买几盒价格不菲的化妆品那么简单,宽容他人才是最好的善待自己的方式。既然上善若水,那么自心间流出的大爱大善,自会延绵回转到自己。”
幸福的孩子善良很容易,不幸的孩子善良却比想象中难,那需要更多的爱的能力。我们普通人承受着失去时,难免变成世俗自私的小人,难免以不幸的名义伤害身边人,于是成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如果我们普通人能在承受各自失去的同时相互体谅、宽容宽厚,就是在学着善待自己了。
在这个星球上,时时刻刻每个角落都有人在失去。我们自己生命里的每一件拥有也被挂上了失去的沙漏倒计时。所以无论承受着怎样的失去,也要被冠以“普通人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失去,我们用渺小生命去证明福贵式“活着”的哲学。
作为一个普通人这辈子永远要与失去相处,承受、挣扎、自我痊愈。除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外,还可以有很多好书帮助我们思考、开解,也会使我们更有去面对时间与失去的强大。此生未完成,此刻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