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寻得花开
作者:语言文学学院 钱 丽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路遥的《人生》面前,我仿佛成了超出尘世之外的通透者、经过岔路口的俗子之类,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步伐。
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促使我们一步一步的走向前方,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会是笔直、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就此影响一生。
路遥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有理想、有能力,但又心高气傲、性格倔强的年轻人高加林的形象,他是那个时代优秀青年的代表——渴望凭借个人能力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高加林渴望离开贫穷落后的农村,到更广阔的城市天地去生活;期盼从乡村走出去,走进城市,由简单的劳作走向层次较高的精神价值创造。他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力量,那就是富于理想、锐意进取、向往现代文明生活。
在高中毕业后,高加林回到村里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他满意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让他充满希望的职业。可是好景不长,他的民办教师资格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高加林只能重新回到土地,成为像父亲一样靠双手吃饭的农民。
经过漫长的煎熬和等待,高加林好不容易被调动到县城当上了干部,此时的他感到农村的恋人刘巧珍和自己的隔阂越来越多。在城市生活和前途的诱惑下,高加林选择了城市女孩黄亚萍,结果却因为感情上的纠葛被人告发了走后门的秘密,最终被退回了农村,回到起点。而此时一心爱他的刘巧珍早已嫁给了老实本分的马拴,再也没有人来安抚他受伤的心灵……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高加林的选择呢?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喜新厌旧,而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农村知识分子青年都会遇到的问题:一方面他们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思想,渴望脱离土地的束缚;另一方面又不被现代文明和高傲的城市人所接受。他们只能在这两者之间的边缘徘徊,找不到存在的位置。
可以说农民刘巧珍和知识分子高加林之间的爱情悲剧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爱情并不只是简单的相濡以沫,还需要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必须要有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其实高加林老早就发现了两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只不过在他痛苦和困顿的时候,他舍不得放弃刘巧珍这个美丽而温顺的女子。当他他来到了广阔的天地,发现自己还能够飞得更高,便能够痛下决心,将刘巧珍弃之如敝屣。当然生活也给了他教训,又一次回到了土地,这次他不再有温情的刘巧珍,却有了坦然待之的心境。
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往前看;对于一个人来说,更要向前看。生活总是如此,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人却能以自己的热情继续面对生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如果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而失去信心,那么前方的鲜花和掌声永远不会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总是曲曲折折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唯有始终积极向上方能免受命运摧残,寻得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