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院 - 《梧州学院报》
坚持,筑成功之路———记我院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千瑞、彭顺嘉、甘宏海
电子信息工程系06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的刘千瑞、彭顺嘉和甘宏海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他们三人通过努力和老师指导,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他们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坚持不懈、理论结合实践,抓住机遇,才能取得成功。他们还寄语学弟学妹们要争光学院。
2009年9月29日,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系06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的刘千瑞、彭顺嘉和甘宏海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在这天,由他们三人共同设计的作品———“声音导引系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并且在此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广西区只有四所本科院校获得一等奖。而在2008年,他们在参加广西区内举办的同类比赛中,也曾获得过自治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初见时,记者便感受到了他们三个人的不同风采:刘千瑞的阳光,甘宏海的洒脱,彭顺嘉的沉稳。也许正是各不相同的性格,才让他们在比赛中互补互助,团结协作,设计出非凡的作品。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同学们的支持,离不开对专业的热爱,更离不开坚持不懈的韧劲!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天的成绩,正是他们长期努力的成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虽然只是短短几天时间,但他们却为此准备了两年。我院从2005年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2006年开始参加广西区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并安排专门的老师指导设计,还在实验楼成立了电子制作中心实验室。刘千瑞、彭顺嘉、甘宏海时常要牺牲课余时间,放弃其他的娱乐活动,到实验室研究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期间,他们的三位指导老师———韦宁、梁汉明和候义峰,每周都会布置一道题训练他们,尽可能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题型,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掌握各方面知识。为了使这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准备得更充分,今年暑假,他们放弃难得的长假机会,忍受炎热的天气,毅然留在学校里进行培训学习。他们吃饭,休息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刘千瑞说:“我们经常要在实验室里待很久,有时候甚至超过16个小时。把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把心思都花在电子设计上。”尽管很辛苦,但他们用毅力坚守对电子设计的热爱。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苦尽甘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此过程中,他们成长了,他们磨砺了,他们付出了,有过笑,有过痛,有过愁,但他们没有退缩,始终坚持到底。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收获的喜悦,他们像一群雄鹰,期待着在宽阔的天空,展翅飞翔。因为理想,所以坚持无论是去年的广西区内比赛还是今年全国比赛,每次他们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尤其是这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他们要在一个半封闭的空间里连续奋战四天三夜直到作品设计完成。然而即便这样,他们也没有丝毫懈怠,连休息、吃饭、睡觉时脑子里还是想着比赛设计的事情。疲累的同时,他们也相继遇到了不少困难。比赛的最后一天就遇到了突发状况,用他们的话概括就是:悲喜交加。
他们设计的声音引导系统是由CPU(ATmega16)和NEC078F1203控制电机移动声源构成的。利用接收声源电路,检测接收声源发射的声 波 和 声 场 , 并 通 过 CUPATmage16计算出声源到接收端小车的坐标,然后通过无线发射模块(NRF2401)发送计算出的距离控制指令信号,到控制移动声源小车,控制小车行走路线,从而实现了声音引导功能。他们回忆说,全国组委会规定在比赛进行的第四天晚上8点交作品,但是当比赛进行到第四天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传感器的出错,使所有进程都回到原点。也就是说,之前的努力几乎功亏一篑!这一情况让他们三人全都傻了眼。当时离截止时间仅剩4个小时,怀着一线希望和不到最后决不放弃的信念,他们积极调整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工作,从初试点开始,按照设计的路线从头开始一步步进行检查,找出错误的地方。通过多次检测,才发现是调阻值时出了问题。这一发现让他们喜不自胜,眼里又燃满了希望之火。“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整,系统终于恢复之前设计的状态,三人精神为之一振,协力奋战,最终按时完成了作品设计。最后短短的几个小时,让他们承受了悲与喜的强烈冲击。他们在受挫时冷静分析,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是他们获得全国一等奖如此殊荣的关键。
除了三人的共同努力,他们还很感谢韦宁、侯义锋和梁汉明三位老师。在平时训练中的指导给了他们很大启发与帮助。对于现在取得的成绩,他们也感慨良多,刘千瑞觉得平时要多练习多动手。甘宏海说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彭顺嘉则认为一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
12月5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他们三人也会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他们寄语学弟学妹们,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学院争光。(杨琼李雪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