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钱学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贡献

作者:■黄顺基    
2009-11-23     浏览(464)     (4)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钱学森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他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并在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结合方面的造诣和创新思想,对未来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钱老在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观点和贡献。



▲黄顺基教授(左一)与钱学森同志长子钱永刚教授在一起


  钱学森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科学伟人。钱老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自然科学技术工程领域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就,有口皆碑。至于钱老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这方面谈到的人并不多。
  钱老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并且非常关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1994年8月10日,我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关于社会科学是否是生产力的思考》。文章原来的题目是“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关于这个问题,著名理论家和许多搞理论工作的,是不同意的,才做此修改。发表后,我将文章寄给钱老看,钱老陆续给我来过三封信。
  2月26日钱老来信说:“您前次送来的大作我拜读后认为很重要,我也同意。我们要宣传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因此我已把尊作送呈宋健国务委员,我知道他关心此事。”
  5月29日,钱老又来信说:“江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26日讲话是完全支持您的观点的,也是支持我的观点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要同社会科学、哲学联合;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让我们庆贺吧!”
  9月3日他来信说:“我从专访稿中才知道您原来是学数学的,数学属自然科学;所以您是从自然科学走到社会科学哲学的,当然比不学自然科学技术的人要胜一筹。您现在看到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比社会科学大多数人要高明,道理就在于您知道什么是自然科学技术。”
创新理论,引领科学研究新时代
  钱老在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结合方面的造诣和创新思想,给我们以诸多启示。
  钱老对哲学社会科学结合方面的重要创新,包括系统科学、科学分类、产业革命、大成智慧学、开放复杂巨系统等理论和概念,这些都是划时代的贡献,特别是开放复杂巨系统。为什么这样说呢?西方的科学,从牛顿以来400多年,其观点和方法基本上是机械论的观点、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可以说这种观点统治了整个自然科学界。后来,孔德又把这些发展成实证论的观点。钱老提出,传统科学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像生态问题、社会改革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变数千千万万,而且有不同的层次。换句话说,传统科学研究的是简单的巨系统,现代科学研究的是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对这么一个系统,传统的方法是不够的。如果说培根、迪卡尔、伽利略、牛顿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理论、道路,那么钱老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则划分了一个新的时代,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现在的时代要求我们要综合性地从整体上来关注问题,所以,钱老提出了“总体论与还原论辩证统一”的方法论。传统的经典方法是“从定性到定量”,即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再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这个方法对于简单系统和经典科学够用,但是对于现在复杂的社会巨系统显然不够。钱老将其发展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即由专家体系(智库)、信息库、电子计算机构成的高度智能化的决策体系,其特点是将人的创造力同计算机的快速执行能力结合起来,以人为主———目前这仍是我们研究很多大问题的重要方法。
  钱学森认为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称人体科学是中国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其理由是:如果说第一次文艺复兴是将人从神权、王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影响了整个西方的发展,那么人体科学研究的则是人的潜力———众所周知,21世纪是智力比拼的时代,国际上的竞争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其核心正是人的智力竞争。
  尽管钱学森在自然科学以外的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似乎是“触类旁通”,但钱学森的这些科学方法理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根据早年“两弹一星”的系统工程组织实践,在“运筹学”、“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而来。
  2008年5月,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的一次“钱学森与自然辩证法”主题研讨会上,我提出,钱学森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作出了杰出贡献,理由是他坚持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与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并且据此将现代科学发展为11个门类或桥梁,将马克思主义体系扩大了。
创新求实,榜样的力量无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与钱老长达10年的书信交往中,他给我留下了几点深刻印象:
  第一,离经不叛道。马克思、恩格斯离开我们100多年了,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要敢于讲马恩没有讲过的话,想马恩没有想过的思想,这就是离经,也就是创新。如钱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历史唯物论)、思维辩证法称之为三座桥梁,此外他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增加八座桥梁。
  但是,钱老不叛道。道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不能违背。钱老经常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概括,一切工作包括科学技术研究,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
  第二,学习能力。20世纪50年代中至80年代初,钱老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创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上。80年代初钱老从科研一线退下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提出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新的科学领域,对地理科学、建筑科学、行为科学、军事科学提出了新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在知识爆炸时代,已是古稀之年的钱老,为什么能掌握那么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能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原因在于钱老有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三,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讲情面。
  1997年,我按照新技术革命引起新产业革命的想法,提出“新产业革命”。钱老不同意我的观点,立即写信提出了批评。他说:“学术问题是严肃的,我不能同意您用‘新产业革命’概括第五次产业革命及第六次产业革命!”原因在于还有第六次产业革命、第七次产业革命。
  第四,学习目的。钱老怀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刻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80年代以后,他虽年已古稀,仍然怀着极大的热情,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孜孜不倦地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寄望社会科学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钱老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复杂、艰巨而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组织和实施这项伟大工程,要求各级党政干部具备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学会现代化的预测、组织、管理、决策和领导的科学方法。运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部学问,研究和创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还提出,人民大学是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培养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因此,组织管理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是必修课。
  钱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奉献给祖国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容博大精深,文化积淀深厚,发展前景远大光明,可以预料,它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产生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作者系我校荣誉教授,本文根据作者在我校纪念钱学森同志座谈会上的发言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