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报》
人间至味
作者:中文系16 级汉语言文学本二 徐青
周作人曾在随笔 《喝茶》中谈到, “与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之尘梦” 。诚然, 我固没有周老先生人至中年之沧桑之感,亦没有其通透人生之豁达之情。于己看来, “嚼一块排骨, 可去一日之烦忧” 。人间至味莫过于此。
从南至北,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奔赴 “江北水城” ——聊城。路过校门小摊小贩,跑遍大街小巷,却从未吃到过与记忆中舌尖味蕾重合之美味——排骨。我想,对排骨的情感恰恰源于我对南方小城的想念,恰恰来自我对故乡母亲、父亲的依恋之情。
记忆中,母亲总是在厨房忙个不停,砧板上的肉被剁得 “粉身碎骨” ,油锅里的菜喷香扑鼻。父亲亦是在厨房帮闲,穿梭于厨房与客厅间,将母亲烹制好的佳肴端上饭桌,供我们全家尽情享受这一餐 “饕餮盛宴” 。
母亲烧的排骨很有讲究。选材上,她一定会去菜市场东门那位老奶奶家的猪肉铺上,挑出好几块小排。入锅前,用冷水冲洗一遍排骨,然后在排骨进锅后捞上来, 再冲洗一遍。先放四五片生姜,一片八角,再放酱油、水,加入少许盐,最后,盖上锅盖,
“漫长”的等待只为迎来一次极致的美味。母亲擅长各式各样的做法,我的最爱莫过于番茄排骨。
黏稠的汤汁里卧着一块块红彤彤的番茄排骨, 让人忍不住流下口水。每次盘子里只剩最后一块排骨时,我和父亲都抢得面红耳赤。这时候母亲总是和蔼地跑出来打圆场, “别争,锅里还有呢! ” 趁父亲放下筷子之际,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夹起那 “最后一块排骨” ,将其放进汤汁里蘸几下,便大口大口地嚼起来。
在我受了委屈,心情郁闷的时候,只要回到家,吃到母亲烧的番茄排骨,心灵都会得到慰藉。母亲的番茄排骨,是爱的味道,家的温暖。而今,远赴万里求学,背井离乡,受了委屈只得憋在心中,再也无法从母亲的番茄排骨中找安慰了 。
走遍聊城,始终吃不到小城妈妈用爱烹制的味道。想起番茄排骨,总会忆起在小城中辛勤的母亲和 “老顽童”父亲,总会想起和父母在一起温馨美好的时光。人间至味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