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报》
同享荣光共筑梦想法学院硕士生 庆书余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厉害了,我的国》无疑是对“新时代”鲜明而生动的注脚。以光影手段展现出的大国气象使我对新时期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身为中华儿女,我倍感自豪。
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AG600、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港珠澳大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等等,中国日渐走上各个领域的世界前沿,用各项问鼎世界的工程展现国家实力。“一带一路”建设摇响了新丝路上的驼铃,亚投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中国积极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化浪潮中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活跃在世界舞台。当影片将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此全面且密集地展现在眼前时,恐怕没有人能够抑制内心的骄傲,进而向世人展示:我的国,有多厉害!
对我而言,当看到舟山跨海大桥、舟山港等家乡的建设发展成果跃然屏幕之上时,我似乎看到自己生活的缩影,心中的触动无以复加。我有幸亲历舟山跨海大桥从无到有的过程,看到家乡的美好越来越多地为外人所知,愈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发展对于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意义。我仍然能回忆起大桥动工不久外公带我去大桥建设工地时,和我说起以后能不再依靠渡轮出岛时的期待;仍然清楚地记得大桥竣工尚未开通时,与同学相约骑行数小时在桥头留下合影的喜悦;仍然记得第一次通过大桥时,身边人不约而同发出的感慨。当国家发展的福祉惠及自身的时候,内心涌动的认同感和满足感难以言表。
方志敏烈士牺牲前曾在狱中写下对祖国的美好愿景:“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先辈们筚路蓝缕,越过硝烟将五星红旗高高扬起,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重拾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经由一代代中国人予以传承并付诸现实。一件件大国重器背后,是几代一线工作者付出的青春与力量;“九天揽月、五洋擒蛟”的壮举背后,是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的成效背后,是基层干部深入群众殚精竭虑的扎实工作。如为港珠澳大桥兢兢业业12年的总工程师林鸣、将生命奉献给事业的“天眼”之父南仁东、不厌其烦行走在脱贫工作路上的年轻村支书洛措,他们都是亿万奋斗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普通中国人的缩影。
我们正处在最好的时代,正前所未有地接近梦想。诚如习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航天一线的科研人员平均只有30多岁,越来越多年轻血液汇入国家建设的洪流。“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始终不绝于耳,我们为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热血澎湃,但这不只是骄傲,更是激励。
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仍振聋发聩,穿越历史长河历久弥新。作为青年学生,在新时期的长征路上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勤学,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开拓实践,探索真理。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