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江大学 - 《长江大学报》

烟茶礼俗

□ 工商11601班 陈循涓

2017-11-30     浏览(280)     (0)


  “松滋人礼性大,进门就把椅子拿,毛把烟、砂罐茶,炖钵炉子、腊蹄胯,开口就是哦嗬啦。”这是一句流传于松滋民间的歌谣,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讲究“礼性”的松滋人刻画得入木三分。地处湖北省西南部的松滋市,“敬上烟茶”是人们待客时通常遵循的礼俗。有客盈门,热情的松滋人就会拿出“毛把烟”、“砂罐茶”相待。即使是邻里间相互串个门,或者熟人打个照面,也是如此。
  “毛把烟”和“砂罐茶”的原材料都是自家种植,制作过程也极接地气。
  若想抽上“毛把烟”,首先得有滋味醇厚的烟叶。在松滋,农户们会在自家后院种植烟叶,新鲜的叶子非常宽大,颜色碧绿,摸上去有种油腻的触感。待到成熟后,将烟叶采收,然后晾干,直至变干变黄。其次,需要配套的烟具,就是人们俗称的“旱烟杆子”。它有竹子制成的也有铜材料的,使用起来非常便捷。松滋人将抽烟称为“喝烟”,仿佛这个习惯与喝茶一样自然,融入了生活点滴。
  “砂罐茶”的原材料是大叶茶,叶片面积很大,采摘后,一般放入锅中和水一起煮沸,或者将其放在茶缸之中,用炊壶烧水冲泡,放凉后用碗饮用。来客时,“砂罐茶”的制作更讲究一些,主人会单独用炊壶将水烧开,与此同时,用砂罐在炕火旁翻炒茶叶,直至香味溢出。最后,再将烧开的沸水倒入,顿时香气扑鼻。
  结合历史来看,烟茶礼俗的流传,与松滋的地域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
  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南岸的松滋,山水秀美,稻谷飘香,素有“金松滋”的美誉。由于承启武陵山余脉与江汉平原,这一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成为了烟茶的重要产地。自古以来,耕农就有种烟种茶的习惯,也有吸烟、饮茶的风俗。松滋西南部的山区,聚居着土家族,最早从湘鄂川黔迁移来时,便把吸烟、烹茶的风气带入,并在与当地人群融合的过程中,自然地沿袭和传承,成为了传统。
  中国是礼仪之邦,访亲会友,烟与茶是必备的待客之品。而在松滋及其西南边缘,尤其是农村和山区,至今仍然流传着“抽毛把烟”、“饮砂罐茶”的民俗。茶余饭后,烟雾缭绕,开怀畅谈,充满了淳朴的气息,是人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