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县长官邸第5 届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 是台湾玄奘大学承办的,玄奘大学的校址 位于新竹县境内。得知大陆代表团要到玄 奘大学访问,新竹县县长郑永金热情邀请 我们到县长官邸做客。
新竹县是台湾北部开发最早的地方, 有悠久的历史。它位于台湾西北部,隔台 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清康熙年间,福建 泉州大量移民渡海来此垦殖。雍正元年, 清政府在新竹设淡水厅。清雍正十一年, 当地环植棘伫为城墙,由此得名“竹堑城”, 成为台湾北部的重镇。清嘉庆十一年(公元 1806 年),增筑土垣,道光六年,改筑石城。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 年),北门失火, 南西二门拆除,改建街道,现在只存东门。 光绪元年(公元1875 年),竹堑更名,原淡水 厅改称“新竹县”,意为在竹堑这个地方新 设的县,此时台湾的政治中心北移到台北, 新竹地位逐渐降低。
新竹县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 濒临台湾海峡,崇山峻岭,峡谷幽深,森林 面积广阔,秀丽的自然景观蕴藏丰富的观 光资源。) 山山脉的秀峦温泉、司马库斯 古道和原始神木群,溪谷、森林等原始生态 景观享有盛名。新竹地势东高西低,冬天 的东北季风和夏天的西南季风长驱直入, 宜人宜物。四季多风,新竹又有“风城”之 称。新竹县利用“风”的优势生产米线,质量 为台湾之最。新竹县物产以水稻为主,以 茶叶、柑橘、麻类为大宗,尤以茶叶著称。
新竹县境内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 8 所大学,依托这8 所大学建立起台湾“硅 谷”———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科学工 业园区自1980 年创立以来,前后经过了3 期开发建设,逐步形成集成电路、电脑及周 边、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等6 大 产业,成为台湾的高科技基地,为台湾产业 的升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台湾创造了 巨大的经济效益。
26 日傍晚,我们来到县长官邸。放眼 望去,官邸是一座灰色的二层小楼,缺豪华 靓丽但不失古朴典雅。进入官邸,简朴得 让人吃惊。官邸有一个30 平方米左右的大 厅,大厅正中摆放了一面镜子,用以正衣 冠;镜子的两侧摆放了两株硕大的根雕,张 扬着新竹的特色;官邸正门的右侧有两个 屋子,一间是一个小型会议室,一间是工作 人员的办公室;和官邸正门相对也有2 间 屋子,一间是县长办公室,一间是大型会议 室兼做餐厅。郑永金县长在大厅迎接我们, 握手寒暄,参观官邸后,我们进入了大会议 室,进行了交流。
郑县长介绍了新竹县的历史及发展, 述说了金融危机演变为金融海啸台湾受 到的重创。郑县长言肯辞切地说,真正能 解救台湾的,只有大陆。大陆安排了4 万亿 资金解救金融危机,如果能从4 万亿资金 拿出百分之十用以安排和台湾有关的项 目,台湾就有救了。郑县长希望代表团回大 陆后多做一些宣传工作,毕竟血浓于水。
郑县长对自己任职期间做得最满意的 一项工作是重新修建了张学良故居。1946 年至1960 年,张学良被软禁在新竹县五峰 乡的清泉,夫人赵一荻与其相伴,住在一栋 黑瓦、桧木建成的日本军官房舍。60 余名 军统局、宪兵队的军人监控张学良夫妇。 当地居民不认识张学良,却为夫妻俩牵手 散步相依相偎的深情感动。40 多年前台风 来袭,暴雨成灾,张学良旧址成为河道行水 区,片瓦未留。郑县长上任后一直想重建张 学良故居,把它作为一个纪念馆,以慰先 人。但苦于没有张学良的资料,只好作罢。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永金参加蒋孝严娶媳 婚宴,恰与旅美的冯寄台同桌,他邀冯有空 到新竹县来玩,并说五峰乡有张学良故居, 准备重建。冯寄台听完后说:我在檀香山 时,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张闾芝与我为 邻,关系密切,可以帮助联系。冯寄台回美 国后向张闾蘅、张闾芝转达郑永金的意愿, 因先前也有人借研究之名等想索取张学良 书信、日记,姐妹俩对这件事半信半疑。新 竹县邀请张闾蘅、张闾芝来台,见县府确实 用心重建,同意将少帅幽禁期间的相关资 料交给新竹县,新竹县如获至宝。新竹县 斥资6000 万新台币按历史旧貌重新修建 了张学良故居园区,在西安事变72 周年对 外开放。张学良故居园区连接作家三毛梦 屋等景点,预估一年可吸引2 到3 万名大 陆游客参访。
交流过后,郑县长设宴招待我们。这次 宴会与我们在大陆习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讲究排场的招待宴会有很大的不同,令人 耳目一新。宴会就在会议室举行,宴会的 主食、副食都是从当地餐馆点得有特色的 食品和小吃,让餐馆服务员在约定的时间 送到会议室。据了解,这种做法叫“外烩”, 在当地很流行。出席宴会作陪的有三个人, 一个是郑县长的私人朋友,新竹地方法院 院长茆台云,因为代表团都是从事法学教 育的学者,他作陪有利于交流;一个是中国 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现任桃园县环境 保护局局长的陈丽玲,她参加宴会还有拜 会导师一层意思;一个是玄奘大学负责接 待工作的教授,因为第二天代表团要访问 玄奘大学,他座陪能提前了解一些情况,更 好的安排行程。台湾的父母官花纳税人的 钱是慎之又慎。宴会的规格不高,但是我们 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宴会中间,一工作人员入内与郑永金 耳语,大家对此并未留意。没过一会,郑永 金兴奋地站起来,高声向大家宣布:我报告 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下午海峡两岸关系 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南京举行签字仪 式,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 丙坤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 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 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3 项协议,并就大陆 企业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共识。第三次“陈 江会谈”取得重大成果,两岸的经济往来会 更加密切,两岸冰消) 融的时刻为期不远 了。在台湾听到“陈江会谈”的消息倍感亲 切,特别是这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 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更是令人振 奋,因为司法互助是国际私法的研究范围, 协议的签署扩大了我们的研究领域。我们 起劲的鼓掌、呼呼,为两岸的化干戈为玉 帛,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当代玄奘古代的玄奘妇孺皆知,当代台湾有一 所以玄奘名字命名的大学未必有多少人知 道了。玄奘大学位于台湾新竹市香山区,是 在“中国”佛教会白圣长老的协助下,由了 中长老于1997 年创建的,创建时名为玄奘 人文社会学院,2004 年改制玄奘大学。玄 奘大学虽然是佛教界创办的学校,但不是 佛学院,而是下设人文、社会科学、管理、法 律、资讯传播、应用科学6 个学院,17 个科 系,12 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玄奘大学 占地25 公顷,在台湾规模算是不小了。学 校建在一个平缓的小山坡上,背依青山,面 对市区,校区内有两个人工湖泊,自然环境 非常好。
受玄奘大学校长夏诚华博士的邀请, 我们于27 日上午访问了玄奘大学,并与部 分师生进行了座谈。学校初创时有学生 277 人,办学资金主要靠了中长老与“中 国”佛教会的募捐。12 年来,学校发展很 快,现有教师350 人,兼职教师150 人,员 工300 人,全日制与进修制学生7400 人, 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不再靠募捐,而以学生 的学杂费与行政拨款为主。玄奘大学不准 备继续扩大学校规模,力争把在校学生人 数控制在7500 人左右,打造一个“精致型” 的大学。
玄奘大学的办学宗旨是效法玄奘坚毅 精神,开创承先启后的生命无限价值;宗本 佛教济世理念,培养明德至善的经世致用 人才。正是坚持了这种办学理念,玄奘大 学用了10 年时间脱颖而出,2006 年、2007 年两度被台湾教育部评选为“教学卓越重 点学校”,成为台湾26 所教学重点发展大 学之一。
座谈会上,大陆代表团成员各自介绍 了所在大学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各校法学 教育情况和招收留学生的政策,欢迎台湾 学生来大陆深造。座谈会结束后,在热烈的 掌声中,武汉大学与玄奘大学签署了校际 合作协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西北 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贵 州民族大学法学院与玄奘大学法学院签署 了院际交流协议,协议的签订使这些学校 之间的交流制度化、常态化。
玄奘大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秉承玄奘 遗风,热衷于对外交往,热心于和大陆高校 的交流。玄奘大学法学院在两岸高校的交 流中一直走在前面,成为一大亮点。我们访 问玄奘大学之前,该校已经与大陆4 所大 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玄奘大学法学院 已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等法学院 签署了院际交流协议。合作交流协议涉及 图书资料情报的交换、共同举办学术交流 论坛、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等事项。特别值 得提及的是玄奘大学的经费有很大一部分 需要社会募捐,办学经费并不充足,在经费 紧缺情况下,玄奘大学5 年内3 次承办海 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为大陆、台湾 法学界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为促进两岸法 学的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受到台湾学界、 司法界、仲裁界的广泛好评。玄奘大学承办 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也为台湾其 他大学与大陆各高校的交流提供了机会, 受到台湾各大学的关注,台湾的许多大学 是凭借研讨会这一平台与大陆高校取得联 系,进而进行交流或者建立校际关系的。为 了表彰玄奘大学在推动两岸法学交流和文 化交流作出的贡献,2008 年台湾中华发展 基金会授予玄奘大学“两岸交流第一位大 学”称号。
玄奘大学、台湾多所大学、台湾国际私 法研究会与大陆多所大学、大陆中国国际 私法学会关系密切,交流频繁,呈现出人心 所向,欣欣向荣的和谐,在形势如此大好的 时刻,我们不应忘记在最困难的时期为两 岸国际私法学界交流穿针引线,居功阙伟 的“行者”———玄奘大学法律学院院长赖来 。赖来 ,法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毕业 后从事国际私法等相关专业教学。20 世纪 末,他开始与大陆国际私法学界接触,参加 大陆国际私法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当时两 岸处于隔绝状态,大陆对台湾国际私法教 学、科研情况知之甚少,而改革开放之后大 陆国际私法的教学与研究是以台湾国际私 法学者的理论为基础的,因而许多高校邀 请他到学校讲学,介绍台湾法学教育情况。 赖来 在大陆讲学始于武汉大学,现已有 20 多所大学邀请他做过讲座。赖来 还把 大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情况介绍到台 湾,使台湾学者了解大陆,关注大陆的法学 教育和研究。赖来 为两岸法学交流做了 大量工作,也为社会所肯定,中国(大陆)法 学会第六届会议选举他为理事,武汉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聘其为客座教授。
2002 年,赖来 促成了玄奘大学与武 汉大学之间的学者交流,学者交流的意义 和社会影响、社会效果远远大于学术会议 交流,由此得到启发,他与中国国际私法学 会会长黄进商量建设一个具有制度性的会 议,一年举行一次,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与玄 奘大学分别承办,让大陆学者到台湾,让台 湾学者到大陆,身临其境实地考察两岸的 社会状况和法学教育。两人一拍即合,海 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由此诞生。
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实际上 是由两岸高校承办的,在大陆,大学是国家 开办的,各高校承办会议的费用由国家支 出,在台湾,只有玄奘大学承诺承办海峡两 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玄奘大学是私立 大学,提供的会议费用有限。参加会议的 人员落地接待,开支不小。为了解决会议 费用,赖来 向企业化缘,一家一家的做工 作,保证了会议的召开。他的诚意感动了 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华发展基金 会现已决定为会议提供支持。
在玄奘大学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观校 史馆和教学设施。玄奘大学的校史馆不是 对外开放的,因为校史馆藏有一粒玄奘大 师的舍利子,既是镇校之宝,也是无价之 宝,不轻易示人。我们是大陆来的远方客 人,校方允许进入校史馆参观。在校史馆 我们看到了这颗流传了1000 多年的舍利 子,比黄豆略大一些,呈乳白色,半透明。 舍利子放置在一个铁制的莲花型器皿中 央,外罩一圆柱形玻璃罩,玻璃罩放在一长 方形供案上,供来者供奉。
在校史馆我们了解到,玄奘大学之所 以以“玄奘”为校名,是景仰大师的英名。 玄奘大师是中国的历史伟人,是中国西域 求学第一人,西行求法的壮举震惊世人,而 且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中亚,声名远播世 界。佛教界兴办大学,就是要秉持这种精 神,为后世树立不朽的教育典范。为了纪 念玄奘,学校的校徽以一个艺术性的“玄” 字作为标志,表示学玄奘、学做人、学智慧 的意思。学校的校训是“德智勤毅”,寓意为 培养师法玄奘大师奋斗精神,勤劳、智慧、 勇敢、有毅力的学生。
玄奘大学的电化教学设施完备,全校 师生全部可以无线上网,学校有覆盖全园 区的专用无线网络设置。学校大部分教室 都配备有电子化设施,教学的过程可以全 程录像录音,学生如果错过了当日的课程, 可以随时于网上补习。
玄奘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化程度在台湾 最高。图书馆的藏书不是很多,有26 万册, 且分馆放置。图书馆实行的电子化、无人 化高科技管理,在每本书里打入了一个微 型的芯片,无论借书还是还书,都不需要工 作人员,只需卡刷。学生拿下的书读过之 后,若没有放到原来的位置,只需要用一只 小仪器扫描一下,就可以发现它在哪里。 学生若没有刷卡带书走,图书馆的大门自 动封闭不能开启,还会被拍照登记。图书 馆每天开放,很早开门,很晚才闭馆。所有 的图书都可以开架阅读,也可以借走。图 书馆里学生很多,借阅率很高,书籍也非常 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