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纺织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报》

姚瑶:坚守育人岗位 陪伴学生成长

2018-01-15     浏览(150)     (0)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8年的点点滴滴、曲曲折折,她用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最执着的付出,最用心的钻研探索出陪伴学生共同成长的道路。回首8年学生工作历程,以爱为帆,用心陪伴,创新思路,脚踏实地,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她是姚瑶,中共党员,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环境专业学生党支部书记,长期在基层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建工作。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的热忱,她以校为家,热爱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用爱陪伴 做学生成长的“领航者”
  在工作上,她以知心人的角色贴近困难学生,密切关注和动态管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为每位同学设立了电子档案,对建档学生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现学生需求和思想动态,成功干预了8例因人际交往和学习困难要求退学的案例,2例突发精神疾病案例。为了给一位家庭贫困却患有抑郁症的同学更好的心理干预,她自学了心理学知识,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为了减轻这名学生的心理包袱,她四处奔波,最终解决了学生的门诊重医疗报销,还向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持续4年的关注和帮扶,让这名学生心灵重获阳光,学业上也获得成功。姚瑶的关怀与努力,像一束光照进了一颗抑郁的心,亲人般的陪伴,令她重拾信心,走上新的征程。
  创新思路 做实践育人的“探索者”
  在教育上,她以共事者的角色支持学生干部,坚持志愿服务和实践育人,打造出一支实践团队。在担任“绿色环保协会”、“水污染治理团队”指导老师的过程中,她创新工作思路,探索高校社团发展与大学生人才培养互动机制,形成“环保志愿服务、环保科学研究、环保公益创业”三大实践育人体系,通过第二课堂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做实践育人的探索者。8年来,她带领社团志愿者在30余所中小学开展了“环保大课堂”,为近3000名中小学生传授环保知识;联合高校间的环保组织建立 “爱我百湖”护湖联盟,巡湖护湖,走进100个社区宣传湖泊保护、节水减排,志愿团队连续4年获得“绿色小超人全国最佳社团”、WWF“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志愿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竞相报道;“水污染治理团队”专注于湖泊水质调研,学生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稳步提升,实践为他们铺就了一条专业实践、探索科学的道路,2016年“水污染治理团队”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小平科技团队”荣誉称号。实践是教育的基石,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实践育人,姚瑶帮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研究思考 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在生活中,她以学习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成长,坚持教学相长,形成一支研究团队。她深知陪伴学生的成长,应该是潜移默化,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首先是自己要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从实践中体悟,从工作中总结,才能有所收获。她积极组织、承办国内高校学生间各层次的环保交流活动,她和学生先后应邀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学术年会”、“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全国湿地使者分享会”等活动,组办第三届中国青年环保组织交流合作论坛”,来自北京等30多个城市的近200个青年环保机构代表齐聚学校,300多个公益环保项目进行了分享和交流,通过高层次、专业学术交流增强科研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启发思考。她所指导的学生科研团队成员发表各级各类环保论文20余篇,获得全国环保类创新创意大赛奖项15余项、获得挑战杯省级三等奖1项、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成绩斐然;她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理论的实践者,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助推学生成才。结合社团工作经验和学生干部培养经验,主持湖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专项课题1项,参与湖北省人文社科项目4项,成立“绿芽环保人才培养工作室”,探索特色社团实践活动育人模式,该工作室获评校级辅导员工作精品重点项目,发表学生工作研究论文7篇。学习不止,她与学生共同进步,树立榜样,实践体悟,她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进步。
  她常说:“辅导员的工作,很平凡却又意义深重,在这条战线上,有着太多的学生工作者为了学生的成长默默地奋斗在岗位上,用青春陪伴学生成长。”黎明与朝霞做伴,黄昏伴晚霞归去,汗水里,她谨记教书育人,工作中,不忘对党的承诺。理想如歌,创造如泉,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她的入党誓言。(环境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