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为了梦想而执着

——记第20届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第四名获得者E唯协会

2017-12-21     浏览(63)     (0)

E唯协会作为十佳学生社团,参加了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了全球第四名的好成绩。备赛过程中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展示了他们的毅力和决心。这个过程也提升了团队成员的技术和科研能力,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他们将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学生记者 周诗楠 记者 赵琳琳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北部赛区一等奖、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物联网创新创意项目冠军,以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为了挑战科技高度、攀越科研高峰的梦想,他们面对困难执着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他们就是我校十佳学生社团——E唯协会。
  7月30日,第20届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在美国圣迭戈落下帷幕,来自13个国家的46支队伍参加了本次比赛。E唯协会在激烈的角逐中,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灵活多变地运用战术,最终夺得了全球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不畏辛苦 逆流而上


    撞球、过门、巡线、抛载、发射、搬运、听声浮圈……“行外人”很难想象,这些高难度的动作,竟然能够由水下机器人全自主实现。水下机器人的研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它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听懂这些复杂的指令,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E唯协会的周翰文说:“近十年,E唯协会一直在钻研水下机器人技术。十年来,我们只想做好这一件事,为的就是在国际机器人大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几代E唯人的梦想。”
  由国际无人协会(AUVSI)主办,美国海军装备研究中心承办的“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是国际上水平最高的水下自主机器人(AUV)竞赛。每年,E唯协会都会派队员参赛,在这项大赛上取得突破性成绩,是他们心中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个面向全球的大型比赛,至少需要提前一年开始准备。首先,要选定参赛作品,然后根据赛事要求一项一项地攻克技术上的难题。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需要队友们连续几天、几夜、甚至几个月的奋战。面对选择时的彷徨、面对技术难点时的焦虑,尽管关卡重重,但所有E唯队员为着心中的梦想,坚定不移地执着前行。周翰文说:“比赛过去已经近5个月了,但准备比赛的那些日日夜夜,我们仍然记忆犹新。虽然有苦有累,但距离心中梦想越来越近的那种感觉真的特别好。”
  准备比赛过程中,有两次“小事故”让队员们至今难忘。一次,队员们连夜调试设备,处理技术难题。早上7点,当他们正准备做设备下水实验时,由于橡胶水池放水过满,一侧水池的支撑腿折断,水一下倾泻出来,把水池边的设备冲到水沟,部分设备损坏,致使调试工作不得不停滞几天。还有一次,半夜12点,队员们连夜调试设备的时候,突然一阵风,将电灯、设备整个吹翻到水池里面,这次的损失十分惨重,不仅设备损坏,就连水池也不能再用。为了赶进度,他们只好借用其他学校的水池进行试验,但只能在晚10点到早上4点进行。
  漫长的备赛过程通常会被人用“难熬”二字来形容,加班抢修,通宵达旦,每一个斗志满满的科创团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而那些奋斗在实验室的日日夜夜,那些流过的汗水,都成为了他们宝贵的财富。实验室的水池小,就半夜跑去借游泳馆的水池,通宵调试;队员不会游泳,队长就亲自潜到水中完成工作……团队的热情和凝聚力,让熬夜工作也变得快乐起来。周翰文说,“整整一年,对我和队友们来说,在实验室加班到过夜几乎是家常便饭。”正是为了心中的梦想,E唯协会凭借毅力与决心,克服种种艰难和疲惫,逆流而上,逆风而行。


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


    随着比赛临近,赛事的紧张气氛像压在队员们心里的一块石头。为了平复心里的忐忑不安,他们只有夜以继日地工作,将他们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小黄鱼”技术一遍遍地测试直至稳定。谈起“小黄鱼”,周翰文滔滔不绝:“从机器人的外部说,在机器人的前部和下部装备有双目摄像机,机器人底部装备有超短基线水听器和DVL;在机器人内部,装备有光纤罗经和英伟达的jetson嵌入式平台……”“小黄鱼”凝结了E唯队员的智慧,更寄托了他们的希望。
  就在比赛前夕,原本要带队出征的两位老师的美国签证迟迟得不到批准,只能由六名队员带着他们的“小黄鱼”前往美国参赛。正值暑期,美国的天气略显燥热,这让他们的美国之行愈显艰难。而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重达20kg“小黄鱼”运到比赛场地。队员们想尽办法,在说明了来美国的原由后,一位善良的美国大叔乐于帮助他们,将他们和“小黄鱼”送达比赛场地。
    比赛的场地是美国某海军基地的水池,用于标定美国海军的声学设备,经过巧妙的设计,池中的设备几乎不会受到回波的干扰。橄榄型的水池恰似一只眼睛,四周围着铁丝网,铁丝网外就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队员们在比赛前,在水池的每一次测试都会出现新的问题,为了让“小黄鱼”顺利完成比赛,队员们每天只能休息3个小时,白天争分夺秒地在比赛场地进行比赛项目的测试,晚上又在酒店的水池进行机器人功能的测试。周翰文说:“夜里的水池很冷,池壁的灯光打开时,暖色灯光下的‘小黄鱼’显得特别漂亮。”队员们知道,他们距离梦想的实现只差一步。
  决赛当天,E唯团队正常发挥,完成了组办方设定的所有任务,获得了此项比赛的第四名,这是我校在此项目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总结经验 共同进步


    在备赛、比赛的过程,每一个成员都收获良多,不仅在在技术上有突破、科研能力上有提升,视野也更加开阔。美国之行,让队员们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国有着共同梦想与追求的朋友。周翰文说:“虽然是E唯协会参赛,但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母校的支持。4系的惯导技术、5系的水声技术等,都是助力我们成功的关键。‘小黄鱼’不只是E唯的,更是学校的。”刘红说:“赴美参赛,获奖的那一刻让我难忘,而与队友们并肩作战的过程,更值得我去珍藏。”张琳说:“比赛中,我体验到了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更感受到了来自各国队员的友好与善意。”
  全球第四名的成绩,并不是E唯团队的最高目标。为了心中的梦想,队员们一刻未停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备赛,正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