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做好党建创新计划的“道”与“术”

2017-12-21     浏览(42)     (0)

本文介绍了外语系赵欣老师在项目创建方面的经验体会和思考。他认为项目创建既要注重“道”和“术”,又要以道御术,通过融会贯通推进项目常态化、可持续建设。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借鉴才能将项目做实、做透、做好。他认为只有真正投入才能将项目做实做透做好。在实践探索层面也各有各的高招及特色。


外语系 赵欣


    学校以项目创建推动实际工作有10余年了,如何提高项目创建的质量和水平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老话题,在理论研究层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实践探索层面也各有各的高招及特色。今年,外语系第六期党建工作创新计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设计与实践”结题并获得了优秀评价。笔者结合这个项目创建的经历体验和情境感受,以学校“党建工作创新计划”实施办法提出的要坚持“24字”方针、“七化”方法理念、“四个相结合”原则为主线,借鉴徐川讲“思政工作法”的思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交流项目创建的体会和思考。
  徐川在各高校讲“思政工作法”的题目是《诚意正心,以道御术——谈谈思政工作法》,其中,“以道御术”出自《道德经》,意为以道义来承载智术,道是境界、修养,术是智力、技巧。借用来谈项目创建,我认为“道”可以说是项目创建的境界、理念、定位,“术”则是项目创建的方法。
  从项目创建的“道”来讲,主要体现在“真”与“勤”上,即要将“真心、真诚、真实”贯穿于项目创建始终,将“嘴勤、腿勤、手勤”贯穿于项目创建始终。如果“不真”“不勤”、不真正投入,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上,就无法把项目做实做透做好。
  从项目创建的“术”来讲,主要体现在要把握好项目创建的三个阶段,即要“开好局、迈好步、收好关”。
  一是要“开好局”,就是通过系统的谋划设计,将项目立项申报书的创建内容,细化为“骨骼、经络、血肉”清晰明确的实施方案。所谓“骨骼”即为项目创建的总体框架、理念、定位,“经络”即为项目创建的思路,“血肉”即为项目创建的举措。在捋顺“骨骼、经络、血肉”的过程中,既要在严谨中“上接天线”,也要在生动中“下接地气”。所谓“上接天线”,就是指项目创建的方案设计不能离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比如“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设计与实践”这个项目,至少要“上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党建工作创新计划”实施办法(修订)》等三根“天线”。所谓“下接地气”,就是要在载体的可行性、可持续性、有效性以及举措上多琢磨,“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如何做实“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学习和借鉴。所谓学习,就是要学习领悟文件精神,特别要学习吃透相关背景材料,拓展视野,为工作的原始创新积累素材,如专有名词、固定说法、标准阐述、指导思想、总体思路,至少能说“行话”。所谓要借鉴,就是要查找和发现借鉴别人的好做法、好经验,开阔思路,为工作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积累素材。比如用“以道御术”谈项目创建方法源于徐川讲“思政工作法”,用“骨骼、经络、血肉”谈项目创建方案设计源于“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骼’”“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肉’”的表述,等等。
  具体到这个项目的开局过程,项目组经过几次研讨,在“定位、思路、举措”方面达成以下共识。明确项目创建的定位,是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与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在一起布置落实,重点在“做”上下功夫,即在青年教师的教育引领上下功夫。理清项目创建的思路,是谋划设计注重超前可行、组织推进注重规范常态、总结凝练注重引领示范三条线。每一条线都设计有具体举措,比如“组织推进注重规范常态”细化的举措是“四个下功夫”,即在构建网络工作平台上下功夫、在学习研讨活动设计上下功夫、在学习教育建档规范化上下功夫、在服务师生的常态化上下功夫。围绕每一个“下功夫”。还要在可操作上做进一步细化。比如“在学习研讨活动设计上下功夫”做了这样的细化——各党支部围绕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微党课”“微故事”等载体来设计学习研讨活动。党支部书记或支委要以“微党课”的形式做主题发言领学,选定3-5名青年党员教师充分备课,形成发言提纲或PPT做重点发言带学,引领青年教师学习交流。方案设计到这里,就具有可操作性了。
  因此,只有“立以骨骼”“敷以筋络”“实以血肉”,谋好篇布好局,才能把看似游离的内容统一起来,形成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整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到这里,项目创建就已经完成一半了。
  二是要“迈好步”,就是按照设计好的“四梁八柱”,做好项目创建的“全面施工”工作。只要按部就班,一步接着一步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个月接着一个月干,项目组人人尽责、突出重点、坚守底线,在激发动力上下功夫、在典型带动上做文章、在持续推进上用心思,项目就会比较顺利地完成。在“迈好步”过程中,至少有两方面问题要给予高度关注。一方面,要解决好“两张皮”的问题,项目“源于工作”,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就把项目搁在一边,看到结题通知时才想起项目。然而,从实际工作找相关要素,倒回去捋结题报告,项目“指导工作”便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要解决好广泛参与性的问题,项目不单是项目负责人的事,不单是项目组的事,至少要覆盖到项目边界条件涉及到的所有人。比如这个项目的边界条件“青年教师”,外语系45岁及以下的教师为97人,占比77.6%,项目创建至少要覆盖到这个比例,也就是说,项目创建要着力把“我”变成“我们”。
  三是要“收好关”,就是按照项目立项申报书关于“项目成果形式”的描述,做好项目创建的“内部装修”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项目创建归纳总结,把工作成绩提升为工作成果。“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设计与实践”这个项目在立项申报书中,对“项目成果形式”有三项描述。比如,对应“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及保障机制构建完成并实现规范运转”,总结归纳了“以激发青年教师想事干事热情为目标,以‘三个到位’为牵引,以‘三微一测’为载体,以‘两级网微平台’为抓手,把‘两个作用’落到实处,推进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常态化建设”的思路和机制。比如,对应“提交可验证、可推广、可借鉴的研究报告”,提交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设计与实践”研究报告。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研究报告不同于项目总结,至少要包括项目创建概况、思路做法、成效分析、体会思考四个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做好项目创建的凝练提升工作。对项目组所在单位部门来讲,就是把好的做法上升到理念、凝练为思路、固化成制度,充分发挥其放大和倍增效应;对项目经验交流来讲,就是要将项目创建的背景去掉,把具体做法提炼成一般性举措。比如,“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设计与实践”项目将创建思路从项目创建背景中剥离出来,凝练为“谋划设计注重超前可行、组织推进注重规范常态、总结凝练注重引领示范”,便具有了普遍适应性。
  综上所述,要想将项目创建做实、做透、做好,既要有“道”又要有“术”,更要“以道御术”,通过“道”“术”融会贯通,推进项目常态化、可持续建设;否则项目创建将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只能浮在表面,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次。总之,只要下决心去做、下力气去做、下工夫去做,就一定能把项目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