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江职精神” 应包括将文化传承与创新根植于心, 外化于行

作者:袁海明    
2017-09-10     浏览(139)     (0)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重要功能之一,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我认为,“江职精神”应包含这些涵义。
  江门是我国著名侨乡,侨乡文化底蕴深厚,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就在江门开平市,江门侨乡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100多项。2017年6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5年12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准我校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这是我省高职学院唯一以传统工艺非遗传承创新为研究方向的省级研究基地。2016年3月,我校申报“江门传统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实训中心”获立项,获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争先创优奖补资金160万元。2016年11月,广东省首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由我校承办。我校在传统工艺与非遗传承创新方面走在全省高职学校前列。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一方面包括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文化融入相关专业教学,另一方面包括非遗相关活动,如:非遗手工技艺展演活动、非遗艺术作品展览活动、非遗作品创作竞赛活动、非遗培训与讲座、非遗参观与考察、非遗技艺学生社团活动等。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特色的重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将非遗人才培养融入职业教育,让多种民间艺术走进校园,将不同的艺术精品和非遗保护成果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展示江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新成果,能让大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江门本地的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主动学习、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