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花有清香书有金
———我的读书生活
作者:□生态与园林建筑学院 冯建英
书之益,一曰情怀,二曰胸怀,三曰气质。情怀,能够理解并分辨世界上的美好和丑恶;胸怀,海纳百川,纳天下英雄进入你的麾下,纳天下思想进入你的头脑;气质,蕙质兰心,一举手一投足仿若莲花般开落。书,启智、明理、静心、怡情。
读 《曾国藩家书》,明人生之道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而曾国藩的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
书中言: “如金陵果克,于广大中再加一段谦退工夫,则萧然无与,人神同钦矣。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负浩大是真正受用。余近年专在此处下功夫,愿与我弟交勉之。”此为曾国藩劝诫九弟国荃之语,意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在心胸广大之中再加上谦和逊让的美德,淡泊名利自甘冷落,与世无争,人人都会佩服你的风范。富贵功名,都是人世间虚浮的荣誉,只有胸襟宽广才是真正受用不完的。曾国潘于家书中提及教子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人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这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主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味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历史小说难得,好的长篇历史小说更难得,读毕此书,当有收益。
品 《人间词话》,悟求学之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用最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人生与求学的一种真相,这三个阶段亦是一个固定而必然的序列。第一阶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味着有明确而远大的目标,有实现这一人生目标的强烈渴望。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味着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常人所不能及的辛勤,虽百折不挠,却永远无怨无悔。第三阶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苦苦追寻与万般努力中,忽然于不经意间灵光闪现,恍然大悟,正所谓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这一瞬间的灵感,却是建立在倍数于常人的努力与积累之上的。古今中外,成其大事者,必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始终如一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无论遇到了多大困难,永不放弃,终有一天,厚积薄发,灵感乍现,成功自然会来到。
读 《瓦尔登湖》,赏自然之美白湖和瓦尔登湖是地球表面巨大的水晶,光芒四射之湖。如果他们永远凝结,小到可以抓在手里,恐怕早就被奴隶拿走,像宝石一样用来装饰君王的王冠了;但是由于是液体,又很大,所以就永远安全的留给了我们和我们的后人,我们却忽视了它们,去追求那科依诺尔钻石。
在这利益至上的时代,许多人都在追求名利与金钱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而梭罗却在瓦尔登湖畔搭建木屋,从自然中获取食物,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梭罗在书中赞美自然,“大自然的难以言表的纯洁和恩泽,———太阳、风和雨,夏季和冬季,———永远赐予我们这样多的健康,这样多的欢乐!它们对人类怀着这样的同情,如果任何人因为正当的理由而悲伤,整个大自然都会被打动,太阳的光辉会暗淡,风会同情的叹息,云会洒下泪雨,树林会在仲夏落掉叶子穿上丧服。”自然之美,令人心醉,有益于培养一颗宁静超脱的灵魂。
徐迟先生曾说,在繁忙的白昼她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 《瓦尔登湖》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深夜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三毛曾有一言: “读书多了,容貌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参悟天地,投入社会。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修身养性,增知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