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秀伦    
2017-10-30     浏览(143)     (0)




  古人云:“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德行是一个人思想行为的指南,处世立身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和根本任务。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我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里,对照习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谈谈在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一些感想。
  一、充分把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把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并进而成为指导其具体行为的内在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注重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例如,在我们所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非常重视立德树人,这门课是大一新生刚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课,在本门课的第一专题“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里讲“大学精神”这一问题时,我们就会给学生讲重庆邮电大学的校训“修德、博学、求实、创新”,告诉同学们重庆邮电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德”的培养,把“修德”排在了第一位。而且曾经在一期末考试中,我们将“重庆邮电大学校训”作为了期末考试题。希望同学们秉承重庆邮电大学精神,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二、充分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德”,有小德,有大德;有私德,有公德。立德树人,要立的是大德、是公德。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就是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对受教育者培养“大德””,要将这种“大德”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要使学生“学做真人”,就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实践活动。在教授2015级艺术设计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课程时,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让同学们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主题举行画展,让学生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觉行动,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充分运用立德树人的新兴载体——网络教学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因互联网而更具魅力。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了使“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作为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校教师,就必须紧跟时代,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如微博、QQ空间、微信、微信公众号开展网络教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时代元素,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多层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利用网络平台便捷性、及时性的特点,运用QQ空间、微信、网络平台和学生及时交流,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惑。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学会选择,遵守和维护网络公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
  总之,立德树人需要课堂讲授、实践活动、网络学习等相互结合、灵活运用,需要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形式如慕课、微课等相得益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出真理征服力、人格吸引力、语言感染力、艺术塑造力,才能把全方位立德、全过程树人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