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吕玉华做客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带来题为“唐传奇的情、侠、怪”的讲座,向听众生动解读了唐传奇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地位,带领大家从作品中感受唐代的世俗社会。
吕玉华首先介绍了唐传奇产生的时代背景。说起文学作品,读者大多会想起文学、诗歌、小说、散文等传统文学,而说起唐代文学作品,大家都会想到著名的唐诗,其实唐代的小说也同样出色。例如鲁迅先生校录的《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史稿》、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李昉《太平广记》(宋)等都辑录、介绍了唐宋时期优秀的小说作品。唐代小说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次讲座吕玉华主要介绍了唐传奇的特点、涵盖的内容及其三种主要类型。
何谓“唐传奇”?
所谓“唐传奇”,其实是按照今天的文学理论标准所界定的唐代小说作品。但为什么叫做“唐传奇”而不是“唐小说”呢?主要是因为唐代人所使用的“小说”一词与今天文学理论中的“小说”内涵不一样。今天的“小说”主要是指以讲故事为主,虚构的、有内涵、有情节、有人物的文学作品;而在唐代,“小说”只是琐碎材料有条理的排列而已。今天所说的文学家大多是指小说家,而在唐代,传奇仅属于游戏文字,并不算是正经文学。可以说,在唐代,小说是末流文学,只有诗和文才是正统。传奇只是供人们消遣的,人们闲暇时将流传的故事记录下来就成了“传奇”,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小说”。由于这类文体在唐代没有专门的称呼,所以在宋人所编的《太平广记》中被列入“杂传记”类。后人则借用唐代裴铏《传奇》之名,指代唐人此类作品。
唐传奇的渊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汉末六朝志怪、志人类的琐言杂记,例如《世说新语》等;二是正史列传。自此,唐代人所写的这类引人入胜的“小说”就成为“传奇”。
那么,唐传奇是以什么形式传世的呢?起初,唐传奇作品主要是以单篇流传,例如《莺莺传》《李娃传》等,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专集,例如《玄怪录》《传奇》等。
按照文体发展阶段来分,唐传奇的兴起和衰落与整个唐朝的兴盛和衰落有关。隋末唐初,志怪类的文章还保留着,这一阶段是由志怪向传奇的过渡时期。这时的传奇和之前的志怪类文章还是有一些相似的:缺乏独立的人物形象描写,没有情感揭示,还不算是成熟的唐传奇。中唐时期是唐传奇的成熟期,也是唐传奇发展的高潮期,此时的唐传奇作为小说作品具有了独立的文体意义。唐末,唐传奇作品走向衰落,虽然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但是比不上中唐时期。唐代之后,宋代人依然在写传奇小说,但是数量少、水平也不高。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有人在写传奇小说,但是在《聊斋志异》之前,都没有很出色的作品。可以说,唐传奇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非常有价值。
用一句话来形容唐传奇的艺术特征,可以说是“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
起初,唐传奇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给“史”补缺。重“史”的传统始于秦朝,但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适合记入正史,有一些有意思的或者大家比较喜欢的东西并不适合记入正史,但丢弃又略显可惜,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便是小说存在的意义。由于最开始唐传奇存在的意义是补充正史,所以其出发点是实录。
唐传奇的前身是魏晋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唐代对其进行传承发展,采用游戏式的文字,不拘一格,题材广泛,更具有个性化,对唐代世俗社会的反映生动、具体。唐传奇在结构的塑造上进行了创新,由粗陈梗概的笔记式,发展为首尾完整、结构严密、情节曲折、人物鲜明的长篇故事。由单纯纪实的描写发展为与想象、虚构结合的写作手法。总之,唐传奇在内容题材、语言文字、情节结构、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质的提高,标志着一种新文体的成熟,自此“小说”文体独立出来。唐传奇小说符合今天对“小说”的定义,可以说唐传奇标志着小说这一新文体的成熟。
唐传奇的“情”
唐传奇的“情”是对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而言的。因为唐传奇的作者大多是男子,他们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女子,将其作为美感的载体来表现、塑造。这种情的塑造主要源于唐代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的状况以及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共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仕宦子女的情,如《莺莺传》《无双传》《离魂记》等;第二类为妓女的情,如《霍小玉传》《李娃传》等;第三类为人妻和侍妾的情,如《柳氏传》《李章武传》《步飞烟传》等;第四类为帝王之妃的情,如《长恨歌传》。
以《莺莺传》为例,原著中并没有明确女主角的身份,只是说女主角是男主角的远房亲戚,而与其情节类似的《西厢记》却将女主角安排成已故相国之女。倘若真的是这样,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唐代的婚姻观念是门当户对。以唐诗为例,读者所熟知的唐诗大多出自世家子弟笔下,例如李白所属的陇西李氏就是李唐王室,王维所属的太原王氏也属名门贵族,孟浩然也自称孟子的子弟。初唐到唐末的诗人大多都是官宦子弟,可以说唐代是门阀社会的尾声。读者现在所读的小说大多是唐代士大夫所写,他们要择偶娶妻,首先要选门第。所以《莺莺传》中,男主角为了求取功名和女主角分手,在当今社会读者可能觉得有些荒谬,但是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写妓女之情的文章也有很多呢?这主要是因为士大夫阶层的女眷大多集中在中门以内,不存在自由恋爱的可能。只有妓女阶层才有可能产生自由恋爱,不过这些人的恋爱大多是以悲剧告终。
唐传奇的“侠”
唐代人本来就有尚武任侠的精神,唐代的诗文中,侠客生机勃发并有各种爱好。唐朝的侠文化源于先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各国都招揽贤才为己所用。唐朝时出现的侠客可以和诸子百家时代作比照。在唐朝,会写文章的人可以通过文字来实现个人理想,不会写文章的人也可以借助武力实现个人价值。重然诺轻生死、重义轻利等观念深入人心,答应帮助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虽然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强调重义轻利的观念,但那时的“义”大多是基于个体间的“义”,人们愿意基于“义”去为某个人做一些事情,甚至是舍弃自己的生命。之后延续到汉代,义气的观念逐步强大,并增加了扶危济困的理念,体现了“交托”的思想,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能被肯定,他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帮助他人做一些事情。而到了唐代,将“仁义”的概念延伸,“侠”不再只是私义之侠,甚至不需要“交托”,这时的“侠”就不仅仅是报个人私仇的“侠”,维护国家统一、为国家戍边等都是“侠”之意。
唐传奇的侠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王霸之才,如《虬髯客传》;二是侠女,如《谢小娥传》复仇之路的侠气、《红线》为主报恩的侠气;三是侠以助情,如《昆仑奴》中黑奴隶的侠气,以及爱情故事中的情感之侠。
唐传奇的“怪”
儒家重视现实生活,然而人总是有生死之忧,佛道两家成功解释了儒家所不能解释的这些疑虑,因此神鬼精怪的存在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合理的。因为人们不能合理地解释这些事物,又不能说明它们不存在,所以只能解释为神鬼之说。可以说,唐代的佛教和道教空前兴盛,佛教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达到巅峰。佛道中的“轮回”“报应”“修仙”等说法备受推崇,世人皆相信“神鬼精怪”的存在。
唐传奇中也出现了三种怪,一是异物,如《古镜记》《枕中记》带来的幻梦;二是精怪,如《补江总白猿传》《古岳渎经》《东阳夜怪录》的奇异经历;三是人与精怪的互动,如《柳毅传》中人与龙的纠葛。
唐传奇中所描写的大多是活生生的人,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所以唐代小说非常具体、生动地体现出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状态,可以说是对唐代生活的真实显露。唐诗大多是一些细节描摹,而唐传奇主要是对唐代社会的整体描述。(整理:李奕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