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高原
去年我院获批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核心专业的山东省高水平应用专业群,明年就要进行中期检查。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院在专业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的计划。
一、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随着我院“轻烃资源化综合利用”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获批,“十三五”期间,学院科研平台建设资金得到极大的改善。本着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原则。将学科建设所需仪器设备与专业建设统筹考虑,制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集中力量办大事,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考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的特点,将学院研发融入实践教学,开设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学科建设在大型仪器设备上的投入,集中高水平应用专业群的资金,今年投入350多万元,建设一套大型实验仿真装置,与生产一线同步,与企业紧密结合,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此外,以研发、技术转让带动专业建设,利用研发团队与企业、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签订校企、校地、校所等合作协议,共建课程、实践实训基地,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二、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我院C4分离技术,已成功转让39家大型石化企业。此次“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京博石化、玉皇化工和海成石化都是国内知名企业。双方已经协商好,充分发挥我们的合作优势,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强化有针对性的本科生实践环节培养,通过参与和参观企业技术研发,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构筑“高校+企业”的双导师制,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直接参与企业新技术的研发,培养创新力和实践力均较强的高素质人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无缝对接企业,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教学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三、高水平应用专业群的建设与专业认证
作为学科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工程类专业认证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大事。我们的思路是,在高水平应用专业群建设的同时,及时调研清华、石油大学、青科大等已获得专业认证的高校,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借助“协同中心”多方合作优势,有效整合烟台大学、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石油大学新能源研究院、中科院过程所、京博石化、玉皇化工和海成石化的科研基地、中试装置、公共平台、仪器设备等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前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精神,不断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不断深化“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为下一步专业认证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