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直击:近日,“让媒体夸我拾金不昧后再还你手机”这则消息引起了民众的广泛热议。广州的林先生手机丢了,而捡到手机的梁先生表示要先让媒体报道他拾金不昧的精神后再归还手机,甚至还贴心地提供了电视台的电话。拾金不昧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固然值得表扬,但是如此别有用心又着实让人心寒。如此行为,也引起了一场关于道德的思考。
阁主之问:在中国传统美德的多年熏陶下,我们都明白:拾金不昧是一件好事,理应值得表扬。可这样的表扬是否一定要由媒体来发声呢?
环工李博洋:我认为拾金不昧固然值得表扬,但主动要求媒体报道则是不值得提倡的。
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观念早就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捡到物品归还失主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多数人的共识,不需要媒体报道就能做到。其次,我们翻阅媒体之前的报道,那些赞扬过拾金不昧行为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涉及到归还了一些数额巨大,用途紧急的金钱。媒体报道拾金不昧这个行为的意义在于告知大众,当一个人面对巨大诱惑的时候,仍可以对得起自己的道德与良知,而非像事件主人公那样,为了赞扬而赞扬。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而媒体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更重要的事。
阁主之问:有人说“勒索表扬”就是一种心胸狭隘,爱慕虚荣的"伪道德",我们该如何评价?
环工马建丽:捡到遗失的手机,主动联系失主欲归还,而条件是失主找媒体报道其“拾金不昧”的精神。这被看做是“勒索表扬”,是与我们传统道德不符的“伪道德”。然而,这种行为真的那么地为人所不齿吗?非也,捡到手机能主动联系归还,说明其并非贪婪之人;要求媒体报道,这也并非不可饶恕的背德行为,人有利己的想法很正常。虽然这个要求看上去有些“不合规矩”,但说到底却并未侵犯他人与社会的利益,而“拾金不昧”的行为被报道,也是宣扬了一种社会正能量,每个细小的善行本来就应该得到称赞与推崇,这样或许会鼓励更多的人去做那些被看做小事的好事。
做好事不留名者,值得称赞;但做好事欲留名者,也不必苛责。名与利若能督促人们去做道德和社会所要求的事,也不失为一种价值。
阁主之问:许多人认为“伪道德”是一种社会道德的扭曲,社会生活中已经较为常见,那么,在当下如何才能让大家主动去做有德之事?
制药(国)王博文:拾金不昧之所以被称为美德,不仅仅是通过对错来评判,更多的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当前所谓“做善事一定要名利双收”的道德观是扭曲的,而对于这种道德观,目前缺少一些明确的标准,有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公布和修正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心胸狭隘、爱慕虚荣的“伪道德”乃至不道德行为旗帜鲜明地加以批驳,对真正默默无闻、温暖人心的好人好事加以宣传,以此引导大众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当然,要想真正转变这种扭曲的社会风气,还应当从个人修养和每个小家庭的教育宣传出发,不以善小而不为,只有人人都做好自己,正能量才能一点一点地汇聚成真正的“中国梦”。
阁主之声:从几年前的老人跌倒了“扶不扶”的问题到现在的“勒索表扬”,社会道德俨然成了不得不讨论的话题。本来像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样的基本道德理应为所有人认可接受,而媒体的后期报道只是一个宣扬正能量的渠道,以达到弘扬优秀美德,号召更多人加入其中的效果,但是有的人却更看重媒体的报道,背离了初衷。因此,我们应当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抛开功利的追求,回归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本意。
注:欢迎广大读者与我们联系,将话题、想法、观点发送至xbs@njtech.cn,也可以关注大学生记者团官方QQ平台“南京工业大学记者团”! 许辉李博洋马建丽王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