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北方学院 - 《河北北方学院报》

尊师重教,薪火相传

———河北北方学院大学生通讯社第33届教师节采访手记

2017-09-25     浏览(214)     (0)

记者采访兰安怡老师,谈及教学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和对学生建议。兰老师强调学生应制定计划,遵守计划,培养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记者呼吁学生向老师表达感谢和尊重。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源自百科)。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有幸采访到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兰安怡老师。
  记者:很感谢兰老师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
  兰老师:不客气,我想这是一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好机会。
  记者:兰老师,请您谈谈这些年您教学过程中的最深的体会有哪些。
  兰老师:由于我教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他们刚从高中进入大学,所适应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跟着老师走”,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课堂讲授、繁多的作业和经常性的考试;他们求知欲很强,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弱,而且缺乏真正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和行动。当然,不是说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够高,而大部分原因都是现在的应试教育造成的。据我观察,大约有一半儿的学生能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而有大约30%的同学觉得无法适应,迷茫和无所适从。所以,我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往往不是直接讲授知识给学生,而是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的效果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办法解决。这样,看似学生是被迫去找自己掌握的方法,适合的方法,但恰恰是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的关键之处,印象很深,效果很好。而且,我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令我欣慰的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很感兴趣,觉得学习这门课之后会真正有用;其次,学生也在慢慢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不会每天总等着老师大讲特讲,而是积极去自动学习,在自学中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所以一学期学下来,学生们一直处于新鲜,甚至兴奋的状态,觉得很多问题不通过老师就可以解决,大学不是一直在听课和做题,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解决问题。我觉得特别好,看到学生从做题的高中生慢慢变回有想法有创造力的青年很高兴。我们教育的目的本身就是让学生用他们的创造力去改变世界。我们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他们缺乏机会,缺乏引导。所以我希望更多的课程能给学生这样的机会。
  记者:兰老师,如果让您给我们学生一些建议,您觉得您要给哪些呢?
  兰老师:我认为,对于咱们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有很多发展的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计划,导致慢慢丧失了动力和意志,荒废学业,也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我看过一本书,叫做《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书中建议我们要趁早写下你一生的计划,从每一年,每一月到每一天,当这些时间段有了具体的目标和事项,当然应该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项,你会发现我们每天都很充实,都有收获,而且最后可能我们完成一件很大的事情都理所当然似的。这就是计划的强大作用。只要我们有计划,并不需要多么宏大,只需慢慢遵守计划,我们最终会觉得自己很伟大,很能干。
  而我们的学生现在恰恰缺乏计划,大部分都是得过且过,除了完成学业,没有其他的想法,“看别人这样,那我也这样吧”,到头来自己过得也并不顺心,也收获颇少。
  我建议大家现在可能做不了一生的计划,但是可以将大学几年的计划做出来,每学期,每星期要干什么,尽量去完成,那么整个大学结束,一定会是一个精彩的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大学。当然这些计划很多情况下需要自己去调研,交流,效果会好很多。毕竟我们的三观还在慢慢形成或是改变。
  记者: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了,再次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兰老师:不客气。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请对你的老师说一声“谢谢您老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