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让心灵沐浴阳光

———记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2017-05-30     浏览(116)     (0)














  普及心理知识创建和谐校园璐璐(化名)长期有着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她说:“这次活动让我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开始试着去相信自己,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断地通过心理暗示鼓励自己。”
  除了璐璐,还有很多同学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了解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解决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从5月5日开始持续到6月1日,内容涵盖心理嘉年华、心理主题活动、学院特色活动三大模块。
  在心理健康节开幕式上,我校展出了“助心灵成长 为青春添彩”,“呵护心灵 健康成长”,“我的心理我做主”,“心若向阳 何惧忧伤”四个板块的宣传展览活动。
  经济管理学院围绕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里疑惑,举办了“放飞心灵,塑造真我”微电影制作活动,并在微信平台推广。此活动运用当今流行的微电影形式,引发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疑惑,并主动探求解决方法,取得了不同凡响的影响。负责人邱新民谈到:“通过负责开展系里的心理教育活动,我们看到同学们收获了快乐和知识。希望每个人在这次活动后都能尽力的去摆脱自身心理问题,走向健康。”除了经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历史与社会管理学院的“理性平和,健康发展”辩论赛,汽车工程学院的“心灵飞扬”健康教育活动等活动,都赢来了师生的一致称赞。外国语学院孙倩梅说:“活动丰富多彩,充满了趣味性,不仅提高了自己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收获了心灵的成长。”在心理健康节期间,学校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宣传展、户外素质拓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团体辅导、优秀论文评选、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明星微平台评选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普及。
  学校不仅开展了学生层面上的活动,同时开展了心理辅导员沙龙,辅导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辅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感受到团体心理辅导魅力的同时,掌握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方法,对提高辅导员专业素质和工作实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进心理健康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永驻校园我校素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校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级的学生心理辅导站、公寓的心理观察员、班级的心理委员以及宿舍的心理守护员在内的五级心理健康网络,并不断维护运营、持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水平和工作水平。认真筹划建设方案,积极采购专业设备,设置多个功能室和工作室。依托教育科学学院的专业、师资,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规范工作要求和制度,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持续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及建档工作;健全学校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建立专业工作室,组织开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工作。
  开拓工作思路和途径,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体系。持续举办“5.25心理健康节”,打造关注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校园文化。针对新生实施“六个一”工程,全方位、立体化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
  加强心理预警和反馈,完善全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覆盖全体学生的五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建立持续跟踪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危机会诊制度和危机监护工作体系。
  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对同学们是至关重要的,此次活动举办的初衷便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使同学们更加注重平常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素质拓展活动为平台、心理援助为保障、五级网络为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学生记者/经济管理学院 张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