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春师范大学 - 《长春师大报》

皮囊之下

作者:传媒学院2015级刘延芝    
2016-07-11     浏览(68)     (0)




  “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任何人由此辨认。《皮囊》是认心、认人的书。”——李敬泽 有时候我喜欢把自己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新时代快节奏生活下的产物。于一日三餐来说,宁愿选择快餐也不愿意花点时间等碗白米饭,于娱乐方式来说,更喜欢看电影而不是没点腔调去看原著,所以当别人给我推荐优秀书目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我也会一目十行的翻篇而过。《皮囊》是我刚踏入大学门槛接触的一本书,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在我面前。在那段弥漫着迷茫新奇与懵懂无知的岁月里,像是一抹烛火,在影影绰绰间拨云见日,告诉你,这就是生活。
  在我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蔡崇达的认知仅仅局限于一个很努力很有才华的新闻工作者。在这本书里,他褪去作为新闻人的尖锐敏感度,剥去外在种种身份的光环,平和的站在那里,艰难地扪心而说,像极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少年。
  拿周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人来讲故事,文字不算细腻也没有刻意尖锐的去博取眼球。生活该残酷的地方他一点也没保留,生活里温情的时刻他也毫无夸张:满嘴无牙、满脸皱纹的阿太,倔强却受生活压迫的残疾父亲,对生活勇敢而又无助的母亲,自尊心狂热的天才文展、受现实无情打压的梦想家厚朴,被古制旧俗扼杀生命的美丽少妇张美丽……一张张或温暖或逸乐,或可耻或脆弱的皮囊在蔡崇达的笔尖细细诉说,那里的人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有欲望,有追求,有信仰,只不过不同的是,有的人已经结束了旅程,有的,还在路上。
  “如果皮囊朽坏,那我们还剩下什么?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李敬泽在序言里写道。人生的旅途上,刚启程的时候,你怀揣着小小的却闪闪发光的小信仰前行,栉风沐雨,几经波折,被泥泞,遭摔打,你为它披上形形色色的皮囊,早些时光里的坚持一点点被阉割,路尽了,才愿意幡然醒悟,那小小的信仰早已不再明亮。九十九岁的阿太说:“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肉体和各种欲望给拖住。”希望还在路上的我们脚步轻盈,容貌鲜活,灵魂不被生活所阉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