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着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砥砺奋进的丰硕成果,夯实学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思想交大”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才基础和平台基础,学校党委组织开展“春生夏长”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总结和集中宣传一批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和科研平台,在校内进一步鼓足干劲、凝心聚力,在校外展示交大力量、提升交大影响,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即日起,本报将分专题进行报道,以全方位展示蓬勃发展的交大力量。
从写字、画线绘图开始,到CAD、Inventor等设计软件鼠标的点击输入;从知识点的描述,到工程案例的分析导入……我校西二楼的一隅,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师正进行着“工程制图”课程的备课,尽管身上有着“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诸多荣誉,可他在言谈中却不愿提及自己,提到学生却如数家珍。这位实实在在的老师,就是机械学院许睦旬教授。
言传身教把交大人务实的精神传递下去
作为“西迁子弟”,许睦旬笑称自己从出生就没离开过咸宁西路28号。交大人“敬业”“踏实”的作风已像烙印般深深融入许睦旬的血脉,他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也尽力把这种“埋头做事”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许睦旬的 《工程制图》 课程是机械学院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不仅因为许睦旬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他还常常结合工件的加工工艺和工程知识拓展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这门课上,学生能随时和他讨论交流。
能动62班的崔锦华记得有一次上课,许老师因为前一天出题很晚没休息好而头痛,上课时为了保持最佳的状态,就打开窗户吹吹冷风。同班的刘师承表示,许老师能够做到把他们作业的每一道题都批改,这种敬业的态度让他十分感动。
如今已在欧特克软件公司工作的2005级毕业生肖尧,至今还记得大二时他协助许睦旬编写一本教材的经历。“记得那是2008年的春节,许老师基本没怎么休息,他把教材初稿打印出厚厚的一本,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有时为了一个说法可能要去翻阅很多资料。还记得他教我们选修课的时候,有一次发着高烧硬是坚持着讲了两节课,热情和严谨丝毫不减,两节课下来,声音嘶哑的不行。”
在讲授课程知识外,许睦旬常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最常说的是幼年参加“小民兵班”的故事。那时他要在靶场练习射击瞄准,寒冬酷暑从不停歇,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冬天下雪时趴在雪地里,雪水把前襟都浸透了。“那时真苦,但也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他以自己的故事告诉学生,“什么事都要下功夫,学习也一样,要刻苦。”
许睦旬深信:“只有让学生觉得亲切,他们才更有学习热情。”在指导学院年轻老师教学时,他也反复强调这一点,“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教学改革要把学生放在中心
作为“工程制图”课程的负责人,许睦旬除了要承担一线的教学任务外,还负责“工程制图”国家精品课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承担包括课程规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分析,三维数字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等多项内容。“课程改革很重要,但要时刻为学生着想”是他多年躬身教学一直坚守的。
“工程制图”课从他当年刚开始教学时的近200学时,到现在的48个学时,教学计划的时间在减少,但对学生基础夯实的要求却不能放松。“之前课上有很多讲解习题的时间,老师可以手把手的带同学讲题练题,如今时间有限,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才是更值得思考的地方。”许睦旬尝试采用“五段式”的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导读-课间启发提问-课上发散讨论-课堂随机测试-课后复习应用”的教学模式,将更多时间转移到课前课后,辅以“微课”自主学习,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重点拓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许睦旬还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将三维数字化设计的先进理念引入“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主持研究与开发最新技术的“移动互联三维数字化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将自己的模型及图纸做测试、评价,课后在平台的论坛上展示、交流,进行充分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实现帮助学生点燃热情和兴趣的作用。
在许睦旬看来,本科生基础教学中要做育才工作,发现有潜力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条件做实事搞科研。虽然不是班主任,许睦旬也为学生积极联系实习和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和跟踪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将他们吸收到教学科研队伍里来,一方面使得优秀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保证各项工作有充沛的有生力量。
“倾注于学生、奉献于讲台”是许睦旬30余年教学生涯从没有忘记的信念。正是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激情,激励着他每节课都把教学要求、个人风格和魅力设计表现到最佳状态。“能让学生说一句 ‘遇到你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是我最欣慰的。”许睦旬说。
(黄晶晶 沈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