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交大报》

雷亚国:执着的勤奋简单的不平凡

2017-06-14     浏览(825)     (0)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着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砥砺奋进的丰硕成果,夯实学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思想交大”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才基础和平台基础,学校党委组织开展“春生夏长”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总结和集中宣传一批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和科研平台,在校内进一步鼓足干劲、凝心聚力,在校外展示交大力量、提升交大影响,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即日起,本报将分专题进行报道,以全方位展示蓬勃发展的交大力量。


雷亚国,我校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产品质量保障与诊断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机械系统建模与动态信号处理、大数据智能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机械状态健康监测与智能维护等。


  翻开雷亚国的资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长串荣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首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虽有众多光环加持,但对雷亚国来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师者,要给学生们带来成长和收获。
                               但下苦功 莫问前程
    雷亚国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交大人,从1998年考入交大到2007年博士毕业,最美的求学时光均和交大紧紧相连。在他看来,学校人才济济,对基础相对较弱的他来说,只能“硬学苦读”。
  自习室的灯在十点半就关了。为了能多学一会儿,雷亚国常常点着蜡烛看书。可即便这样,他的成绩依旧在中游徘徊,这让他有些沮丧。在一次交流会上,一位学长的话让雷亚国倍感振奋。学长说:“现在点蜡烛学习的学生,未来就是国家栋梁”。这句话让雷亚国意识到,勤奋刻苦是成才的必备条件,即使暂时没有取得进步,但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收获。
  此后雷亚国但下苦功、不问前程,无论是硕士、博士阶段,还是到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前往德国做洪堡学者,亦或是成长为一名交大教师,勤奋始终与他相伴。
                             “科研就像煮开水”
    雷亚国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深信导师何正嘉教授将科研比作“煮开水”的道理。开始时无论你添加了多少柴火,水都纹丝不动,只有当水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沸出第一个水泡,随后再添加柴火,水泡才越来越多,最终烧开。科研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厚积薄发。
  雷亚国在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机械故障混合智能诊断,这在当时是个比较新的领域,团队之前没有太多接触,雷亚国只能自己查找阅读国外文献,反复琢磨,这一琢磨就是三年。这对于有论文发表硬性要求的博士生而言,进度似乎太慢了,但雷亚国却能沉心静气。
  在潜心钻研下,雷亚国终于完成了第一篇论文,正应了厚积薄发的道理,这之后雷亚国的成果越来越多,如今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学术研究需要增加分子”
    在学术研究方面,雷亚国敢于“冒险”研究新领域、提出新思路。他认为新学科、新学术思路就是在固有观念与创新理念的平衡中发展而来的,重复性的研究只是增加学术总量的分母,而科研需要的是创新,需要的是不断增加分子。
  科研新方向的提出可能会遇到阻力,雷亚国的应对方法就是说服他人。2014年,雷亚国带领课题组提出“大数据下机械装备智能故障诊断”这一新方向。当时大数据的概念已经出现,但在机械故障诊断领域鲜有提及。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中雷亚国将想法提了出来,却遭到了国际著名专家的质疑。面对质疑,他丝毫不退缩,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后来,他与学生在大数据共性基础上定义了机械诊断大数据的特性,提出相关诊断算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本领域权威中文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与权威英文期刊 Mechanical Systemsand Signal Processing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那位曾经质疑过雷亚国的国外专家不仅认可了他的研究,还积极推荐他成为了国际期刊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的编委,而雷亚国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编委。
                       “唯有自己勤奋才能带动学生勤奋”
    雷亚国认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师徒,比师生关系多了一份亲情。他希望自己与学生能够“面对面,心贴心,永远在一起”,所以无论多忙,他都会和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白天教学、科研、开会,晚上修改文章、发邮件,这是雷亚国的生活常态。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论文进度,雷亚国总是争取第一时间把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报告PPT,大到结构逻辑,小到标点符号,雷亚国都会认真审阅。
  实验室里,雷亚国总是第一个到;工业现场,雷亚国总是走在第一线。“雷老师的家离学校比较远,他担心早高峰堵车会影响上课,所以有课时早上6点多就会出发,7点到学校,然后在车里等到8点再去上课。”博士后郭亮说。
  “作为学生,我们唯有更加勤奋,才不辜负老师的付出。”博士生贾峰说。
  在得到的众多荣誉中,我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这个荣誉也许不是最耀眼的,但却是雷亚国心中最大的骄傲,因为它代表的是学生的口碑与认可。“课堂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且有收获,研究的课题能在行业中切实发挥作用,成果能得到国际前沿专家的认可”,这是雷亚国为之不懈追求的目标,简单却不平凡。
  (迟凯文 张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