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诗文为礼 向党致敬

作者:中医学院2014级 王浩    
2017-05-26     浏览(72)     (0)

  2017年5月16日下午,我校举办“坚定信念跟党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生党员诗文咏诵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有幸欣赏到精彩的咏诵节目,深切地感受到诗文的魅力与力量,而诗文里蕴含的奉献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党的优秀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古人以诗文会友,苏东坡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向友人感慨“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今时此刻我们以诗文为礼,向党致敬。
  诗文咏诵会上的节目各放异彩,为大家献上一场文化盛宴。有的节目将党史融入诗文,少了许多陈述的乏味,多了许多爱党情感上的共鸣。《不朽的党魂》《长征颂》让我们在抑扬顿挫、平仄相合中感受到这部红色历史的跌宕起伏。有的节目在诗文中塑造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饱满生动的形象,他们的事迹也因为诗文整齐的韵脚而变得更加生动、感人。《荒山中的雪松———杨善洲》《漫漫归国路,悠悠赤子心》《见字如面》《永远年轻》和《灰烬中的光》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是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共产党人以血汗为墨,身躯为笔书写的动人篇章。《沂蒙花开》用诗文书写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党的支持与信任,他们以沂蒙红嫂为代表,用最朴实的呐喊为诗文配以最合拍的曲调。原创诗文《我的山中医》,将全场的气氛推向高潮,让我们带着对党的敬意和党员身份的认同回归,致敬党,感恩母校。咏诵会结束后,我内心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明艳夺目,那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啊。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是一部逆流而上、激流勇进的历史。我们有过低谷,更有过成就,有过荣耀,也有过屈辱。历史的长河中不缺礁石风浪,同样,中华民族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也不缺碰硬礁、渡风浪的勇气与力量。
  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来自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深深铸刻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的精神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诗文作为文化的载体,我们每个人都对它有深深的记忆。牙牙学语时,父母引导我们诵读唐诗,青春花季,我们以诗文的名义记录青涩懵懂,直到现在我们依然高歌“诗和远方”。不论何时,诗文从来不是纸张上面冰冷生硬的铅字,更不是虚无缥缈的“无病呻吟”。诗文是用文字描绘的“大漠孤烟”和“小桥流水”,诗文是用文字表达的“志在千里”和“寂寞梧桐”。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并且深远持久,我们会用“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达为国殉身的悲壮,我们会用“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不畏艰难的豪情,这是诗文和时间赋予我们的力量,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中国功夫”。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骄傲。让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诗文传递文化的火种,让文化的力量继续改变华夏大地。
  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战略思想,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当今社会的共识,文化作为一种力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而传承了千年的诗文则充当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用诗文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们进行正能量的舆论引导,有利于稳定社会情绪,凝聚社会力量。
  作为学生党员,我会继续努力地学习,体会艰辛,汲取力量。英雄人物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铭记周恩来、杨善洲、焦裕禄、邓稼先……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来激励自己,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是一首长诗,作者是千千万万位共产党员。这首诗镌刻在历史的石碑上,每一个字都是大写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