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石小勇

2009-10-30     浏览(321)     (0)


石晓勇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我是搞海洋化学的,由于专业的缘故,与“东方红2”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曾搭乘调查船去过黄海、东海、西太平洋等海域科考。“东方红2”1996年7月首次学生实习航次,以及直至2004年间每年的学生实习航次,我均有幸做为领队教师搭乘。
  除了教学工作以外,我也做过,而且现在正在做着不少海洋化学方面的研究课题,比如中日合作调查、“973”、“908”有关项目各课题等,这样一来往往要好多天一直在船上,有时要达1个多月时间。有些课题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对实验条件、船体性能等有着较高要求。我们“东方红2”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全国最好的海洋综合调查船之一,它几乎能够满足实验的种种要求。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许多兄弟涉海科研教学单位都要慕名来搭乘我们的调查船,包括兄弟院校的海洋科学学生出海实习。记得调查船刚刚首航时,我们上船做实验,除化学试剂器皿外,自己要带好多实验仪器和采样设备,挺不方便的。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上船带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呢?因为船上的设备越来越齐全了,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压力”自然就减轻了。学校的那艘老“东方红”船我也在上面做过科研。相比较而言,“东方红2”有更多的优越性,比如它的硬件设备齐全、先进,排水量更大,导航性能也更强,特别是实验室空间和条件均有很大改善。
  “东方红2”上的工作人员,从船长、政委到一般船员,都有一种吃苦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他们对上船进行科研工作和实习的师生从态度到服务都没得说。有时候我们取样或进行现场实验时,人手不够或需加工器材,船员们都会主动相助。上船实习的学生有时很多,船上空间就变得有限了,就餐时船方总是优先将餐厅让给学生,船员则在空余位置就餐或自己将餐食带回房间吃。由于上船次数很多,我和船长船员们都很熟悉了,他们也知道我是回民。每次听说我上船,他们都事先做好准备,在饮食等方面照顾我的民族习惯和饮食习惯,这一点让我着实很感动。
  “东方红2”现在已经成为海大的一种象征了,成为海大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作为海大教师,我为学校拥有这么一艘先进的科考船而倍感自豪和骄傲!我们愿意搭乘它,为实现我们的海洋强国梦想,向海洋科技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