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李广雪

2009-10-30     浏览(447)     (0)


李广雪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谈到“东方红2”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在“东方红2”船上工作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生活舒适、工作顺心,不仅仅是因为船新、生活空间大,更重要的是人,船舶上全体人员都有一种热爱祖国、团结向上、崇尚科学的态度和信念,遇到工作难题他们各个部门都会积极配合,从不计较;遇到外交方面的事务,都会从国家利益出发,及时汇报、妥善解决。不但严格执行各种船舶规定,并且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并被严格执行的科考原则,即船舶安全船长第一,工作安排首席科学家第一。
  近5年来,断断续续在船上作为航次首席科学家有四次,累计海上工作120余天,一个航次所有在船人员60到120人不等,大家天天都在一起,尤其是首席科学家还要与船长、轮机长、政委、实验室主任等人员打交道,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事情,让人难忘的更是枚不胜举。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在西北太平洋开展底质采样航次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2003年夏天航次,走航4天来到西北太平洋开展大洋采样工作,到达调查区后,使用澳大利亚某公司产的8000m绞车完成3个站位后,绞车瘫痪,采样器吊在4000m海水中拿不上来,事情发生在半夜,调查船紧急开会决定采用后甲板小型绞缆系统联动作业方式,将几吨重的缆绳和采样器一点点吊上来,那天的下半夜整个后甲板灯火通明,大约用了4个多小时时间顺利完成起吊工作。我当时站在二层甲板上进行录像,有一种绝望的感觉,因为接下来的问题更为严重,是否就这样无功而返?全体人员都不甘心,在太平洋上讨论了1天,经过科学研讨,决定使用国产6000m绞车试验,船舶领导、轮机部门和水手等全体人员出动,加班加点,对国产绞车进行全面维修和保养,对缆绳进行仔细检查,最后试验成功。后来使用这台绞车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获得的海底样品最大深度6700m,并发现了一个锰结核矿区。仅这个事情的处理,为项目组节约经费近百万元,而“东方红2”船的这种精神是无价的!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