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我校今年“学风建设年”工作,根据李兴旺书记指示,继去年“一周一名师”之后,党委宣传部推出“一周一师”专栏,旨在聚焦奋斗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并得到师生公认的一批好老师,并以此激发我校更多的教师热爱讲台、珍惜讲台、敬畏讲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理科教师刘亚龙的诗意人生

作者:本报记者 张 琳    
2017-04-24     浏览(108)     (0)

刘亚龙老师是一位副教授,他被学生们称为“龙哥”,他自学了各种工具软件,制作了大量的视频资料来补充课件,深受学生喜爱。他注重育人高于教书,教学须终生探索,他享受传授知识的过程。





  53 岁 的他,仍被学生们 称 为“龙哥”。
  一声龙哥已经被叫了多年了,早该是唤作龙叔的年纪,但叫的人不改,应的人自在。
  “龙哥,您好!帮我看看这个思路有问题没?”电脑屏幕上弹出一行字,消息发布自班级的QQ学习交流群。“他们想叫啥叫啥,我才不管,只要他们把我教的知识掌握好,把我讲的道理都懂得,有本事,会做人,就行!哈~”龙哥笑声爽朗,一脸幸福状。
  在妻子眼里,他是与“办公室结婚的”的已婚单身汉;在女儿眼里,他的孩子像学生,他的学生像孩子;在同事眼里,他是敬业爱岗的好老师,在学生们的眼里,他率真且卓尔不群。他说:“育人高于教书,教学须终生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就是理学院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副教授刘亚龙老师。
  课件视频“达人”“我发现个规律,学生们在上课到30-35分钟时就会脑子开小差,怎么办,这时候我给他们放视频!我一共积累了3000G的教育教学动画及录像视频资料!”初见刘老师,即被他利落的语速、丰富的表情和感染力极强的笑容吸引。“视频制作?这很难的,有专业要求的呢。”我有点疑惑。“这对我很easy,因为我有专门的工具软件,完全可以实现无缝连接,效果非常好!”刘亚龙自信满满。
  他自学了视音频切割合成、视频流及音频流提取、字幕制作以及flash动画制作等工具软件,经自己亲手编辑、剪辑
成课堂教学、人生教育等专题资料,以补充PPT课件。
  《大学物理》 等课程教案,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版本,而且每年必更新、修改,为让学生们理解抽象、深奥的物理概念,刘亚龙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网络搜寻下载、电视节目录制等方式,建立起个人多媒体音像资料库。31年的教书生涯,刘亚龙先后主讲过12门课程,其中10门为新开课程,近十年平均课时超500课时,去年完成了556教学课时。“还记得第一次上刘老师的课,他先放了一个短片,片头打着一行字:‘此片献给水工1-4班的全体同学’。后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类视频,非常受益。”水工142班张琨说。“每次上课时,他总是提前10分钟进教室,播放相关教学音像资料,如 《宇宙与人》 《BBC原子的故事》 等,反响超好!”“《宇宙与人》 视频是刘老师先从CCTV上录制后,按照涉及的物理内容,将其编辑、剪辑为七大专题,花了半年时间制作完成了中文字幕。”同办公室的汪自庆老师说,“视频使得近代物理部分的抽象概念形象化了,我们好讲了,学生不但好听懂而且视野得到极大开拓。”
  机械类15级的一位同学激动地写下感想:“这部视频让我看懂了宇宙产生于大爆炸,我们都是大爆炸后产生的质子、中子以及电子等形成的,我们是运动的产物!生命太伟大了!”
  刘亚龙把他所有的视频资料一起分享给了同事。“做这些很费时间,我平常节假日甚至过年都待在办公室,要找课件才能将关键点给学生讲懂啊,不做完心里有个坎。”
  成长“导航人”“大家听烦了,讲个故事吧!”课堂上刘老师常这么说。他的故事里有古人、今人,有伟人、凡人,也有他自己。“我们身为教师,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他们做人,育人很重要!”
  他讲的故事内容丰富,或一个经历的感悟,或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安全常识,甚至还有朋友、恋人的相处之道。“爸爸们用最无私的爱给了未出世的小宝宝最温暖的
家,小宝宝们出生后,爸爸们还要将最后那口生命之食喂给他们,很多父亲倒下了,换来了新的生命;你为何不能由此联想到男人肩上的责任呢?!”这是刘亚龙在一位学生观看《帝企鹅日记》 感言后写下的评语。
  视频中那一幕幕充满温情的画面感染了很多同学。应化12级3班强晓媛懂得了人生的真谛:“面对严寒和饥饿企鹅没有选择退缩与放弃,而是勇敢地接受挑战。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学习企鹅们的坚强、勇敢、乐观,还有爱。”
  他还刻录了数百张物理学家、物理学史等内容的光盘,以奖励的形式送给学生,激励他们。
  理工科“诗人”“我现在作诗一首,献给水工142班的同学们!”理科教师充满了无限的诗情。他把这份情愫传递给了学生。无论在班级Q群里还是在讲课的间隙,刘亚龙常会即兴赋诗与学生分享,他也鼓励同学们写诗。“理工科挺枯燥无味的,人生要诗意一些,去发现生活的乐趣!”
  在张琨同学的眼里,刘老师率真且卓尔不群。每逢长短假期,他会提醒大家:“爬山前看天气预报!”“外出一定要结伴!”
  他连大家课本上写没写名字也要管。“记住,先写班级,再写学号,最后是姓名,按这个次序写!”
  每堂课下课铃响起,他不马上离开,而是大声喊道:“有问题来问!”没人应,他就说:“没问题,好,走!”
  许多微小的举动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老师您能用一个订书机、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来奖励有进步的学生,这种奖励不能以物质来衡量,是一种精神,是爱,老师我太爱你了!”“成功如何衡量,幸福如何定义,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一样。论文、成果都很重要,但我还是觉得,身为教师就是培养人。每一天我认真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心里会很踏实,感觉这一天没有白过。我享受这个过程。”刘应龙坦然而真切。
  他乐滋滋地给大家翻开几年前作的一首自勉诗:“学高品正育栋梁,冰清玉洁燃烛光。一片丹心化春露,万缕青丝染秋霜。”
  这,就是刘亚龙的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