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长在茶山脚下,从小闻着缕缕茶香、看着制茶过程长大,对家乡的茶园有着特殊的感情。2014年,他回到家乡,带领乡亲父老做安全农业推动茶产业的升级,同时还为家乡捐建了一座公益乡村图书馆,为山区的孩子打开了求知的一扇窗户。
他,就是莆田学院外语系09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子,南靖县泓净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福建土楼泓净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漳州青年创业促进会副秘书长王静辉。2014年带领泓净创业团队返乡创业,获得第二届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漳州涉农组一等奖。合作社被评为“2016年省级优秀青年示范社”、“南靖县五四红旗团支部”。个人当选漳州市人大代表,荣获“返乡创业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2012年,面临就业压力的王静辉,毅然地选择了自主创业,与同学魏飞自主创办了“潮人网络文化传播工作室”,在莆院兴起了一阵“潮人卡”热潮。据了解,潮人网络文化传播工作室是一个大学生综合服务集合超市,在潮人网上可以了解各类高校资讯、各类兼职实习信息,还可以结识朋友,发表文章等,持有潮人卡则享有联盟商家消费VIP超值服务。这是王静辉创业之路的开端,自此欣欣向荣。
而他们创业的冲动是来源于2011年外语系举办的首期SIYB创业培训班的学习。王静辉表示,作为首批学员,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他学到了团队合作、明确分工、多种程序流程、如何让利润最大化等知识,这为他的自主创业打下了理论基础。
“钱包一拿出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卡,不仅容易消磁而且使用也很麻烦。”王静辉和魏飞逛街时,无意中听了同学的抱怨。这一句抱怨声,也成为了王静辉创办“潮人网”的创业灵感。
创业之初,充满了荆棘。第一次与商家洽谈因衣着不整丧气而归,这也让王静辉意识到在大二时学习“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性。重拾学习过的知识,整装出发,在老师、商家以及同学们的可行性建议下进一步完善了策划书,在不懈的坚持下终于成功与商家达成协议。
2014年,王静辉回到家乡创立了南靖县泓净茶叶专业合作社,以自己的家乡南靖县南坑镇高竹点的茶产业作为突破口,注册自有品牌“泓净”。
“我们村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主要是以茶为生,但由于交通不方便,茶叶的销售不佳,价格低廉,从而拉低了我们整个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茶叶价格的长期压制,导致茶农为了收入盲目追求产量,扩大增值面积,过度添加农药等化学物质,造成环境的生态破坏,导致恶性循环。”于是,王静辉以“保护生态,再造故乡”为初衷,引导家乡的茶产业回归自然农法,走品牌化、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搭建了一个沟通茶农与市场的平台,借力外部资源提升茶叶质量,引导茶农树立标准化、品牌化意识,提升家乡茶叶的综合竞争力。
王静辉表示,在学校时创业的各种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都会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参加一些创业培训或讲座,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与社会生活在某些地方还是大同小异的。”王静辉认为在大学中参与创业培训,或是自主创业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演练。
王静辉在采访中提到,我们学校经常会开展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培训及讲座,与社会上较成熟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以及提供资金扶持。这三个方面对于有意向在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他自己也是受益者之一。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大学毕业,是创业?还是先就业?”这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事实上,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王静辉看来,就业与创业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他只是更偏好后者罢了。“就业是一种被动的生活方式,很多事情都是被动地去做。但创业就不同,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去思考,需要提前去预想,然后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同时,王静辉也给了在“创”途的伙伴们一些建议:不能盲目性地去创业,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还必须要对创业的领域有一个深刻透彻的理解,了解整个行业的薄弱点在哪里,从突破口出发去做。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或是重复一些之前人家已经做过的一些事情,那就没有意义,那也不叫创业。”
最后,王静辉坦言:“创业的过程,其实还是蛮辛苦的。”但是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要选择坚持。认准一个方向,认真去做,你总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报记者 庄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