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

2017-05-01    


图为杨泽胜(左二)与我校老师在商讨校史馆版面设计方案。



    多年来,我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大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潜心教学工作,致力教研教改,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为培养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孔圣人与其弟子七十二贤徒,到鬼谷子与门下的孙膑和庞涓,再到民族脊梁鲁迅和老师寿镜吾先生,不难发现优秀的老师之所以优秀,不仅仅是因为有着学富五车的渊博知识,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心中有“德”,这个“德”是师德的德。唯以师德育人,才可桃李天下。

 ■师德如光润桃李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弘扬良好师德师风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因此,对师德师风的养成建设已显得不可或缺。师风不仅是师者内心涵养的体现,更是对学生最直接的文化熏陶。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作、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等,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应用型教学科研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师资队伍规模稳中有增,专任教师正高、副高合计350人,占比47%。广大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潜心教学工作,致力教研教改,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学校注重教师培养,制定激励制度,优化发展环境,服务教师发展,促进教师成才。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与岁月的沉淀。莆田学院人事处处长程德华说:“这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师既要做到心灵美,也要注意仪表美、语言美,把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身作则,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写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成立了由人事、教学、科研、工会、组织、宣传、纪检监察等相关责任部门协同配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那么我校在师风养成方面是如何做的呢?一方面我校树立师德典型,比如最美教师评选,通过李文芳、陈祖芬、李响等优秀教师的形象,借用榜样的力量影响提升教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各部门单位用上门走访的方式慰问退休老师,学生会团委也会在教师节对各课任老师表达敬意。通过尊师重教来激发老师的自豪感也是师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重要推力。除此之外,教师的考核制度明确,对一些违反师德的老师会采取一些惩戒措施。奖惩全方位监督,多管齐下,张弛有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与规范老师的行为。
     “弘扬优良校园文化,推广现代教育理念,传授优秀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辅助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莆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如是写着。公众号上是这么写的,学校更是这么做的。自“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各种教学服务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显著加强。例如为老师提供课堂教学实况录影,记录其成长轨迹;建设咨询沙龙室、教师研讨室、沙龙活动室,为老师们开展活动提供场所,聘请教育专家,为青年老师们提供教学咨询。此外,公众号每个工作日都会推送一些有关教师师德培养和经典教学案例的文章,提升教师各方面的能力。

■桃李芳菲报春晖

师德如光润桃李,桃李芳菲报春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强保障,特别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意创业上成效显著。学校通过完善“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即“七育人”的长效机制,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目标,积极开展“创意、创新、创业”三创教育,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其中学生注册公司48家,申请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51项,获得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64项、省级188项。
     那么我校是如何开展大学生“三创”教育的?一是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扶持自主创业,着力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四是积极参加“福建省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组织我校150名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班,结业率超过90%。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创业成果展销会、创业论坛等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申报国家、省市创业基金,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五是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沟通协调,开展就业创业平台合作共建,在工商注册、税收减免、银行信贷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便捷服务。
     “针对三创教育的考评与监督,我校还设立了‘三创办(创新创业办公室)’,负责统筹与协调规划三创教育的各种活动。在明道咖啡厅旁还设有三创成果展示厅,用以展示莆院三创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以此来鼓励获奖学生并激励后来人。”教务处副处长陈志勇说。
    在扶持力度方面,我校着力搭建三创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其中包括林旺庆所属团队获得的34项专利获得校长奖学金。大学生创新实验室24小时面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场所与实验耗材。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也已实现对学生从创意到创业的全程扶持,组织参加的第十二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铜奖4项,优秀奖4项。首届莆田市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壹零文化传媒公司夺取了意向组的冠军。
    三创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与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我校校史馆的设计本是委托广告公司负责的,但并不理想,后经大家商议,由我校工艺美术学院杨泽胜等毕业生创业团队负责全面设计。在宣传部陈岭等老师的指导下,短短两周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设计并通过审核。“我们在设计前期先把整体的设计风格定调好,然后再将板块区分开来,每人负责一个板块进行设计。这样既能统一设计风格,也能最快的将所有版面设计成形。”杨泽胜说起团队合作时扬起了嘴角。
    设计作品被学校采用,杨泽胜的喜悦溢于言表。“感谢母校给我们这次机会,也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这让我们在设计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千帆竞发春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下,教师学高身正,以德育人,优秀学生创新创业,积极上进,全校师生同心筑梦,学校将以此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本报记者 林殊彬 方缘敏